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廠家或商家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客觀的消費信息,不能用模糊和容易引起歧義甚至虛假的內容來欺騙、誤導消費者,更不能用格式合同、通知、
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來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權益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廠家或商家在促銷活動中以標明自己享有“最終解釋權”的手段違背了誠實信用、公平自愿的原則,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屬于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顯然是不合法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當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后,便與廠家或商家之間形成一種合同法律關系,如果消費者對這種合同條款與廠家或商家出現分歧時,有權對其進行解釋的只有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因為人民法院享有國家審判權,仲裁機構享有仲裁裁決權,這兩種權力均是國家法律賦予的,任何組織、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個人均不能干涉,亦不能取代。由于仲裁制度以當事人自愿為前提,所以仲裁機構的解釋也必須以發生合同爭議的消費者與廠家或商家之間的約定為依據,否則,仲裁機構便不能解釋。目前,也存在著相關行政機關對個別廠商商業行為進行解釋的情況,根據司法最終解決的原則,消費者對行政解釋內容合法性有異議的,可以通過提起行政訴訟,最終仍以司法途徑確認行政解釋是否合法。對于廠家或商家對自己營銷行為進行的解釋,必須是在不違背法律法規、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生效,否則,便不能發生法律效力。當消費者遭遇類似這樣的消費糾紛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消費爭議,主張自己的消費權利,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坐牢期間需要給孩子撫養費嗎
2020-11-08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程序的步驟
2021-03-20行政處罰聽證在報紙上公告多長時間
2020-11-16民法典草案是否擴大遺囑扶養協議范圍
2021-01-08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用益物權有哪些特征
2021-02-03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公司強行辭退員工應如何處理
2020-11-17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