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人的義務有哪些
依《合同法》第369條規定,妥善保管保管物是保管人應盡的義務。為此,保管人的義務有:
1、保管人應當妥善保管保管物,即保管人應當對保管物盡相當的注意,而不致于使保管物因自己的保管不善而毀損滅失。一般情況下,保管合同為無償時,保管人對保管物應當盡與保管自己物品同樣的注意;保管合同為有償時,保管人對保管物應當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2、當事人可以約定保管場所或者方法。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執行;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保管物的性質、合同的目的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保管場所和方法。
3、保管人不得擅自改變保管場所或者方法。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不改變保管場所或方法將使寄存人的利益受損,在這種情況下,保管人為了維護寄存人的利益可以改變保管場所或方法。
4、保管人占有保管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保管人不得使用或者許可第三人使用保管物。
5、親自保管保管物的義務。根據《合同法》第371條規定,保管人須親自為保管行為,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不得將保管義務轉托給他人履行。
在保管合同履行過程中,保管人在未征得寄存人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即應當親自保管保管物。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不在此限。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當保管人患病而不能親自保管時,可以不經寄存人同意而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
法律要求保管人親自保管,對社會生活及交易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公民之間因為相互協助而訂立的保管合同,基本上是基于公民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而訂立的。例如甲委托乙保管一個存折,主要是基于甲對乙的信任。甲如果對乙不信任,不會輕易將存折交給乙保管。正是由于甲對乙的信任,即甲確信他的存折由乙保管即安全、可靠,又能如期歸還,所以才將存折交給乙保管。如果乙擅自將存折轉交第三人保管,就辜負了甲對他的信任,并且可能給甲帶來損失。
保管人親自保管保管物是保管人的一項義務。保管人違反該義務,擅自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使保管物因此造成損害,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保管物造成的損害強調的是基于保管人轉保管的過錯造成的損害。即:如果保管人不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而是自己親自保管,就不會發生這種損害。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孩子結婚收的禮金算受賄嗎
2021-01-04上市公司是什么
2021-02-28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