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人的義務有哪些
依《合同法》第369條規定,妥善保管保管物是保管人應盡的義務。為此,保管人的義務有:
1、保管人應當妥善保管保管物,即保管人應當對保管物盡相當的注意,而不致于使保管物因自己的保管不善而毀損滅失。一般情況下,保管合同為無償時,保管人對保管物應當盡與保管自己物品同樣的注意;保管合同為有償時,保管人對保管物應當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2、當事人可以約定保管場所或者方法。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執行;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保管物的性質、合同的目的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保管場所和方法。
3、保管人不得擅自改變保管場所或者方法。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不改變保管場所或方法將使寄存人的利益受損,在這種情況下,保管人為了維護寄存人的利益可以改變保管場所或方法。
4、保管人占有保管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保管人不得使用或者許可第三人使用保管物。
5、親自保管保管物的義務。根據《合同法》第371條規定,保管人須親自為保管行為,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不得將保管義務轉托給他人履行。
在保管合同履行過程中,保管人在未征得寄存人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即應當親自保管保管物。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不在此限。如雙方當事人約定,當保管人患病而不能親自保管時,可以不經寄存人同意而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
法律要求保管人親自保管,對社會生活及交易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公民之間因為相互協助而訂立的保管合同,基本上是基于公民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而訂立的。例如甲委托乙保管一個存折,主要是基于甲對乙的信任。甲如果對乙不信任,不會輕易將存折交給乙保管。正是由于甲對乙的信任,即甲確信他的存折由乙保管即安全、可靠,又能如期歸還,所以才將存折交給乙保管。如果乙擅自將存折轉交第三人保管,就辜負了甲對他的信任,并且可能給甲帶來損失。
保管人親自保管保管物是保管人的一項義務。保管人違反該義務,擅自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使保管物因此造成損害,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保管物造成的損害強調的是基于保管人轉保管的過錯造成的損害。即:如果保管人不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而是自己親自保管,就不會發生這種損害。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違法嗎
2021-02-15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證人翻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2020-11-29離婚協議日期寫錯還能生效嗎
2020-11-20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對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
2020-12-12實習期醉駕怎么處理
2021-02-05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土地轉讓協議究竟有沒有效
2021-03-10土地轉包期內甲方死亡合同怎么辦,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25國有建設用地如何作價出資入股
2020-12-03拆遷補償合同糾紛時效怎么認定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