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間借款合同有哪些法律風險
一、關于企業間借款合同的效力
盡管從基本法律規定來看,對于企業間借款合同的效力,《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均作出了明確規定。
二、合同無效后的處理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對于借款合同的無效處理,卻并非簡單的返還財產那樣簡單。按照法律規定,對于合同期滿后,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至法院的,除本金可以返還外,法院對雙方約定的利息應當收繳。這樣,對于借款人來說,便可能面臨被處罰的風險。而對于出借人來說,也可能會得不到任何資金占用的補償。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各地、各級法院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對于上述規定的理解、把握的尺度也各有不同,但總體應是以較為寬松的態度看待經濟發展中的這一問題。比如,在認定借款合同無效的大前提下,有些法院并不主動去收繳已取得之利息,或主動去處罰用款方,只判決借款人歸還本金,并用已取得之利息充抵部分借款本金。有些法院對約定的利息既不追繳,也不進行處罰,如約定的利息高于法律規定時,僅確認超出部分不予保護。
三、關于企業借款合同的擔保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企業容易在兩個極端方面產生誤區。如有些企業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認為擔保人與借款人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但是,由于主借款合同無效,作為從合同的擔保合同也會被確認為無效。這樣一來,擔保合同便不能實現有效的擔保效能。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些企業認為反正擔保合同會被認定為無效,便以為擔保合同可有可無,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實際上,雖然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均會被認定為無效,但法院往往會認為擔保方應知道企業之間借款合同應為無效而簽訂擔保協議,因此,擔保方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企業之間在拆借資金時,不僅要考慮本金的償還能力,還要考慮利息損失、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及擔保等問題。也就是說一定要樹立法律風險意識。
上述就是小編對企業之間借款合同的法律風險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企業之間借款的時候除了要考慮企業還款能力,還要考慮利息損失、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及擔保等問題。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過期法院怎么處理
2021-02-13找律師寫合同多少錢
2021-01-24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2020年浙江省各市消費者投訴協會電話及聯系地址是什么
2021-03-03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劃撥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