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則案例:1993年2月,某供銷公司在其開戶銀行購買了一本支票,并向銀行預留了財務專用章和負責人名章.同年3月8日有人持加蓋了供銷公司財務專用章和負責人名章的上述其中一張支票,到銀行提示付款。銀行對該現金支票上記載的簽章、簽發日期、金額、付款人、收款人名稱等事項進行了審查,并按會計核實手續規定,對支票印鑒進行了折角驗證,未發現問題,即支付了票款。次日,供銷公司發現上述款項為他人冒領。經查,支票被盜4張。公安機關對支票上的印鑒與預留銀行印鑒進行了刑事技術鑒定,認定2個印文不是同一枚印模所蓋,遂引發爭議。供銷公司請求法院判決銀行賠償損失。
一審法院認為銀行、供銷公司均有過錯,判決銀行賠償該供銷公司損失80%,供銷公司自行承擔20%。二審法院審理認為,銀行在付款前雖對印鑒進行過核對,但未仔細查辨真偽,致使供銷公司存款被冒領,應承擔全部責任,判決銀行全額賠償供銷公司損失。銀行提出申訴,再審法院認為銀行已盡到了審查之責,供銷公司對支票保管不善,以致他人取得支票并偽造印鑒提走資金,是造成資金損失的直接原因,應承擔主要責任.同時銀行的付款客觀上造成了供銷公司的損失,應承擔一定責任。再審法院最后判決銀行賠償供銷公司損失的20%,供銷公司自行承擔80%。
該案發生在《票據法》實施之前,由于當時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甚明確,所以三審法院判決有三個結果。
本案的焦點實際在于銀行作為票據付款人應該在票據的審查方面盡到怎樣的義務。
從理論上來說,票據付款人的審查義務可分為形式審查義務和實質審查義務。形式審查是從票據的外觀形式進行審查,主要審查票據上的記載事項是否完全,票據上漏載法定絕對必要事項之一的,付款人不必付款。票據的實質審查是指從實質上考察持票人是不是真正的票據權利人。但票據是一種流通證券,一般會經過多次轉讓,要求票據付款人在付款前對所有相關票據付款進行實質性審查是不可能的。從票據法的要求來看,一般也只規定付款人有形式審查義務,對持票人是否為真實權利人無須審查。相對于實質審查,形式審查較為簡單,但卻非常重要。票據的形式審查是票據正常流通最基本的保障措施。
我國《票據法》第57條第2款規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人以惡意或者有重大過失付款的,應當自行承擔責任。也就是說,付款人在進行付款時,只有依法進行完形式審查后,只要無惡意或重大過失,付款行為就產生法律效力。從本條的立法原意來看,法律僅要求付款人不得惡意付款,并且在主觀上負有一定的注意義務,否則,付款人即使已為付款行為,也要自行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才知道對方是精神病人的可以起訴婚姻無效嗎
2020-11-23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糾紛證據使用嗎
2021-02-13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安全責任事故保險拒賠的理由
2020-11-11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