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是民事訴訟法中的制度。在醫療事故中也有運用,在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人民法院一般都會首先就訴訟時效問題進行審查。那么,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一、訴訟時效規定
規定這一概念,是為了促進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以利于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和民事權利的流轉。一般而言,普通訴訟時效為兩年,但對一些特殊情況,法律規定了一些特殊的訴訟時效。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下列事項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那么,當事人就醫療事故爭議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呢?醫療事故爭議一般都涉及患者身體受到傷害的情況,因而訴訟時效應適用特殊訴訟時效的規定,即為一年,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應當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況能夠推定權利人已經知道,而不管權利人是否真正知道。
另外,根據法律的規定,還存在著訴訟實習中斷的情況。所謂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為某種法定事由的發生使原來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中斷時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二、訴訟時效中斷情形:
(1)權利人起訴。向法院提起訴訟是權利人主張權利的最有效、最典型的方式,起訴是訴訟時效中斷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僅向法院起訴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向衛生行政部門等醫療事故處理機關申請也能導致訴訟時效的中斷;
(2)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提出請求,要求其履行義務,這也是實踐中比較普遍的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之一;
(3)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義務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也可以中斷訴訟實效的進行。
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特別是受害者(患者)一方一定要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遇到特殊情況,也要保留相關證據,以使自己權利的順利實現。
三、醫療事故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律霸小編提醒您,醫療事故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但是,這不等于患者對任何事實都無需舉證,患者必須對在該醫療機構就醫的事實及受損害的事實舉證,而醫療機構只有能夠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患者損害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醫護人員和醫療單位沒有過錯,醫療單位才不承擔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賠償范圍有哪些?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醫療事故是什么,不屬于醫療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公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合理嗎
2021-03-19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0-12-15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股權變更提交資料后能否撤銷
2021-02-18專利權人是單位還是發明人有什么界定
2020-11-30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公司合同書上寫著半年內離職扣工資合法嗎
2020-11-19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