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的發展、法的傳統與法的現代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的法的現代化是自發的、自下而上的、漸進變革的過程
B.法律意識是一國法律傳統中相對比較穩定的部分
C.外源型法的現代化進程帶有明顯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務于政治、經濟變革
D.清末修律標志著中國法的現代化在制度層面上的正式啟動
【答案】BCD
【考點】法的發展與傳統、法的現代化
【解析】選項A錯誤,選項C正確。根據法的現代化的動力來源,法的現代化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內發型法的現代化和外源型法的現代化。內發型法的現代化是指由特定社會自身力量產生的法的內部創新。這種現代化是一個自發的、自下而上的、緩慢的、漸進變革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法的現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會歷史背景中孕育、發展起來的。外源型法的現代化是指在外部環境影響下,社會受外力沖擊,引起思想、政治、經濟領域的變革,最終導致法律文化領域的革新。在這種法的現代化過程中,外來因素是最初的推動力。其特點在于:(1)具有被動性。一般表現為在外部因素的壓力下(或由于外來干涉,或由于殖民統治,或由于經濟上的依附關系),本民族的有識之士希望通過變法以圖民族強盛。(2)具有依附性。這種情況下展開的法的現代化進程,帶有明顯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務于政治、經濟變革。法律改革的"合法性"依據,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它的服務對象的合理性。(3)具有反復性。由于法的現代化不是社會自身力量演變的自然結果,所以,在通往現代化的進程中,傳統的本土文化與現代的外來文化之間矛盾比較尖銳,法的現代化過程經常出現反復。從起因上看,中國法的現代化明顯屬于外源型法的現代化。
選項B正確。法的傳統之所以可以延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律意識強有力的傳承作用,即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可以經常隨著國家制度和政權結構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人們的法律意識卻相對比較穩定,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因此,法律意識可以使一個國家的法律傳統得以延續。
選項D正確。1902年,英日美葡四國表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皆臻完善"之后,愿意放棄領事裁判權。為此,清政府下詔,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以收回領事裁判權為契機,中國法的現代化在制度層面上正式啟動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滯納金按多少算
2021-02-28增資糾紛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21政府法律顧問的聘書怎么寫
2020-12-30律師考證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23馳名商標侵權的情形
2020-12-11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2020-12-04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