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和解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區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前的調解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后的調解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7條規定,醫患雙方制作的協議書,應 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但是在實際工 作中,協議書基本上無法載明這些事項,尤其是“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兩項內容。因為按照條例規定,只有醫學會才是醫療 事故技術鑒定的合法組織,其他任何個人和組織均無權鑒定或者認定醫療事故。如果醫患雙方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糾紛,在沒有提交醫學會進行鑒定之前,顯然無法確 定是否屬于醫療事故,此時雙方協商解決,無法在協議書上載明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等級,否則就只能理解成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糾紛必須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之后進 行,這樣理解,既不符合法律規定,也不利于糾紛便捷處理。因此,作者理解,這項規定只能適用于已經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案件。
(二)在協商過程中最好要求患方有懂醫的人員參與
雙方自行和解成功之后,一方反悔再次起訴,往往導致糾紛久拖不決,不利于民事爭議的處理。其中患方提起訴訟的最常見理由就是雙方和解中,患方對有關內容 存在重大誤解,協議內容顯失公平,因而要求對協議撤銷或者變更協議內容。為了避免這種結果出現,在協商中,最好要求患方有懂醫的人員參與,如果患方有懂法 的人員參與更好。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調解協議的效力。
(三)調解協議附加條款——排除一方當事人再次主張協議,否則協議無效
在實踐工作中,經常遇到調解協議生效后,患方拿到醫方的“補 償”后,再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在訴訟中,他們常常主張,患方此前給予的“經濟補償”,與事故爭議無關,調解協議屬于醫療機構自 愿贈與,不能計算在法院的判決額內。對此,如果調解協議中有排除訴訟的約定,即使法院認定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協議是醫療機構的自愿贈與,也應屬于附條件的贈 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90條的規定,附條件的贈與,如果接受贈與的一方不能滿足贈與方提出的條件和要求,贈與行為可以撤銷。這樣可以為醫 療機構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閱讀延伸:
醫療糾紛的性質與特點是什么
醫院怎樣防范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處理預案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處理
2021-03-09征收拆遷行政訴訟中如何確定被告
2020-12-08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婚姻法解釋一
2020-11-24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4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款怎么分割
2020-11-17九成居民同意方可改造廣州舊城
2021-02-01北京實行拆遷安置補助新標準 “假離婚”無補償
2021-02-06拆遷安置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02拆遷女方結婚什么補償
2021-01-21成都棚戶區拆遷流程
2020-12-13拆遷補償
2021-02-01房屋拆遷補償公證該怎么辦理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