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解除處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要簽訂一份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外,還有進行的就是相關手續的辦理。如果相關手續沒有辦理完結,則勞動關系也不算正式解除。那解除勞動關系須辦理哪些手續呢?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 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 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3 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 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解除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辦理相關手續是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的義務,如果遇上用人單位不給勞動者辦理相關手續的情況,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訂立勞動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鐘點工是否要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訂立主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質押合同何時生效
2021-02-10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監獄每年幾月份報減刑
2021-03-21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