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規定,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通常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針對的被告往往是醫療機構、預防、防疫、婦幼保健等等醫療組織。他們往往都有“法人組織資格”,通俗講,就是經過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頒發營業執照的單位組織,這樣的組織在法律上稱之為“法人組織”。他們對外有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如果該機構要進行訴訟、賠償的,他們本身就可以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從法律上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患者及其家屬要通過醫療訴訟解決醫療糾紛的,就應當到這家醫療機構所在地的法院進行訴訟,這家法院就是“管轄法院”。具體講,如果該醫療機構是在某某縣內的,就到縣法院起訴;如果該醫療機構在某市的,就到該市的法院訴訟;如果該市是設區的市的(比如:東城區、西城區、和平區等等),就到該區的法院進行訴訟。另外,我國的訴訟法的管轄法院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說以被告所在地為原則,不要認為患者及其家屬在本地訴訟方便就到就近的法院立案訴訟。
在比如:如果患者及其家屬認為,患者的死亡是在甲醫院使用了乙藥材公司提供的不合格的藥品死亡的,打算將甲醫院和乙藥材公司都告上法庭的。我國《訴訟費》規定,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也就是說,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向上述兩家機構的任何一個管轄法院進行訴訟。兩家法院都是有管轄權的,都可以受理你的案件。說到這里了,患者及其家屬也不要“耍小聰明”,兩家法院我都立案訴訟,看那一家的判決對我們有利就用那一個判決!我國《訴訟費》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后立案的法院發現本案已經在其他法院立案的,會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這樣即耽誤了時間又浪費的訴訟費。
患者及其家屬在立案后,發現被告的醫療機構已經從甲區搬遷到乙區,而乙區法院恰恰有自己認識的朋友。如果案件轉移到乙法院審理,將大大有利于自己的訴訟。我國訴訟法規定:案件受理后,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后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法律正義的最大體現,在于“公平”,患者及其家屬在遭受身體傷害后,最希望得到法律正義的“公正”對待。所以,在擔心自己得到不公正對待的同時,也不要“想歪歪主意”,將對方置于“不公正”的地位吧!既然當事人雙方都法律的方式解決糾紛,就應當嚴格遵守法律的“游戲規則”。
閱讀延伸:
醫院怎樣防范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的性質與特點是什么
醫療糾紛處理預案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船舶發生海難事故怎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范圍
2021-02-10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遺棄罪先予執行
2020-11-11事實收養是否能辦理公證
2020-11-22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車損應當理賠多少錢
2021-01-03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19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淺談對保險合同中重大事項的理解
2020-12-06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