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做低房價存在法律問題
一、作低房價的合同是否有效
在房地產買賣交易中,根據我國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買方應繳納契稅、印花稅,賣方應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以及個人所得稅。房地產買賣雙方在買賣合同或居間協議中作低房價,客觀上違反了稅法強制性規定,逃避了國家稅收,導致國家稅款流失,損害了國家利益。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合同可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而無效,作低房價的條款因違反稅收強制性規定而無效。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作低房價的買賣合同或居間協議的其余部分屬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未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因此,作低房價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作低房價的條款無效,其他部分有效。
一般情況下,房地產買賣雙方作低房價的,無需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只需按照真實房價繼續履行合同即可。但在某些案件中,由于買賣雙方約定了虛假房價,導致一方當事人此后對虛假房價提出異議,并影響了合同的繼續履行,對此買賣雙方均有過錯,應各自承擔過錯責任。但對虛假房價提出異議并拒絕履行的一方過錯更大,因其存在兩方面過錯:第一,違反國家法律,作低房價;第二,拒絕履行房地產買賣合同,或拒絕按照居間協議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而愿意履約的一方當事人僅存有一方面過錯,即違反法律作低房價。因此,法官應根據雙方過錯情況進行裁量,確定合理的違約金數額,避免出現過錯大小不同的當事人承擔相同的責任,或一方當事人承擔全部違約責任的情況。
這一責任分配方式,客觀上有利于減少作低房價的現象產生。買賣雙方在簽訂作低房價的合同時,應預料到相應的風險,即對方以房價虛假為由不履行合同的情況下,由于買賣雙方對作低房價均有過錯,愿意履約一方也應承擔一定責任,客觀上減少了當事人,尤其是不能從作低房價行為中獲利的一方當事人作低房價的意愿。
二、法官是否應主動審查房地產買賣合同是否存在作低房價
在實踐中,房地產買賣雙方作低房價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在房地產買賣合同或居間協議中約定虛假房屋成交價格,并另行簽訂補充協議,約定真實成交價格;第二,在房屋買賣合同或居間協議中約定房價若干,裝修款若干。由于房地產買賣涉及金額較大,當事人僅以書面形式約定虛假成交價格而未以書面方式約定真實成交價格的情況極少。
在第一種情況中,當爭議發生時,當事人往往明確主張,約定房價不是真實成交價格,并舉出補充協議加以證明。此時,作低房價的事實很容易被證實,法官應確認該事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決。
如果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房地產買賣合同或居間合同中所約定的房價為虛假房價,則不能要求法官主動審查作低房價數額的合理性,因為房地產市場變化較快,房屋價格一直處于波動之中,不能要求法官隨時掌握房地產市場信息并對房地產買賣價格是否合理進行判斷。因此,法官僅需在發現有作低房價可能的時候進行審查,如一方當事人提出買賣合同存在作低房價時,法官應主動審查。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判斷房地產交易價格是否系虛假成交價格時,應主要由提出該項主張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但法官也應結合前后合同簽訂后的履行情況、前后合同約定的成交價與市場價格的差距大小、合同登記備案情況等綜合判斷。在必要時,法官可以咨詢房地產交易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了解訟爭房地產的大致價格。
三、買賣雙方、中介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房地產買賣雙方作低房價的,從性質上看,屬于一種逃稅行為,不僅破壞了國家對于不動產交易的稅收體系,使國家應征稅款流失,還擾亂了不動產交易的市場秩序,由于房產交易信息本身是交易的基礎,如果登記機關的合同等信息本身就不真實,將削弱不動產登記原則的意義。房地產買賣雙方作低房價逃稅的,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中介公司由于具備房地產買賣方面的專業知識,往往在作低房價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乏為獲得傭金而促使買賣雙方作低房價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稅收體系和市場秩序。因此,中介公司促成房地產買賣雙方作低房價進行交易的,理應進行處罰,但目前尚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房地產管理機關雖然是房屋買賣中介公司的監管機關,但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能對中介公司促成買賣雙方簽訂作低房價合同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因此,應當制定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賦予房地產管理部門對中介公司促成買賣雙方簽訂作低房價合同行為的行政處罰權。對中介公司確實促成買賣雙方作低房價的行為,可以予以通報,并將通報內容在新聞媒體上公布,還可以進行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以及暫扣或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對具體操作的執業人員,也應進行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執業人員構成教唆犯罪的,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此外,行業協會應盡快制定行業規范,掌握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執業情況和違法違規情況,在協會內及時通報行政機關的懲戒、處罰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物業不能申請抵押貸款
2020-12-16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有誤解該怎么辦
2020-11-13購買小產權房經過公證后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2-15房屋拆遷補償按土地面積算嗎
2021-01-26開發商等拆遷人居于何種法律地位
2021-03-02行政強制拆遷是什么
2021-01-14解讀房屋拆遷補償與產權登記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