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購買教育地產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地產是會受到戶口需為當地生源地戶籍的限制。
2、不是離學校近的房子就是教育地產,并不是同一個樓盤就在一個學區。
3、每年的學區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局會根據學區內所轄人口數量等情況的變化而略作調整。
4、買教育地產前要在各區的教育局網站上,看清楚所在片區的學區圖,千萬不要用名校學位房的價格買了個普通學位的物業。詳細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以及學校針對教育地產的政策。這些政策一定不能盲目聽信開發商的宣傳,在買房之前應咨詢相關教育部門、居委會,查詢該項目的學區是如何劃分的。
5,在買二手房的時候要提前查清楚能否辦理落戶,或者到當地的派出所或者教育網站調查清楚,看原來的戶主戶口是否遷走,不然最后簽了合同,但是戶口遷移不了,也是很糟心的事。
6,買教育地產盡早辦理落戶,因為有的學校對入學有很嚴格的限制規定,比如落戶滿三年,孩子才能入學。針對一些學校在招生條件中還附帶有居住年限、戶口要與住址相符等相關要求。買期房的購房者需要關注交房入住時間,從項目開工建設正常周期三年入住,到孩子入學最起碼要留足4年以上時間,才能保證落戶和居住時間的要求。
7、購房者在買房時,購房者應該要求開發商將教育地產的條款寫入合同,在買房合同里注明明確的違約責任。那么后續一旦出現上不了學的問題,購房者可以通過要求退房或者索賠來維權。
二、教育地產有哪些陷阱
1、一些新盤在是否教育地產的定位上不明確,招生政策也不明朗。只是毗鄰名校并不是教育地產。一般來說,教育部門會根據每年的生源狀況,對學區范圍進行調整。在實際情況中,不乏一些開發商玩“偽教育地產”概念,雖然毗鄰名校,但是實際上卻沒在名校招生片區內,也并未和名校達成簽約,卻打著教育地產進行銷售。
2、號稱合作辦?;蛞M名校師資力量遭縮水
還有一類教育地產陷阱是樓盤打著引入國內知名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旗號來做樓盤營銷。這種辦學模式大多是開發商與名校簽約合作辦分校,師資力量有可能本地進行招聘,教育質量會大打折扣
3、校企合作不是一輩子
還有一些樓盤雖不在名校的招生范圍之中,但是通過與學校簽約合作實現業主子女就讀,通過這種方式貼上“教育地產”標簽的現象。有些校企合作是有明確合作年限的,也有個別開發商簽約名校的某一個教育階段,比如只簽約了幼兒園,卻打著名校的全套牌子進行宣傳,誤導消費者。
以上是對教育地產的總結,購買教育地產一定要理性,并不是孩子只有上重點才能成才。購買時也要仔細確認是否真的是教育地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蘭新富,男,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共產黨員,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 ? ? ? ? ?勤學精研法律及多學科知識,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較高的理論素養。 綜合分析能力強,長于邏輯推理,善于洞察情勢,駕馭全局,從細節入手抓住關鍵,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使案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雄辯的口才,縝密的思維,庖丁解牛,條分縷析,吃透案情,出奇制勝。 正直堅定,大膽無畏,一身正氣,恪守誠信。 曾在大中型外資及民營企業做行政人力資源經理、法務等高層管理多年,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具有做企業法律顧問的優勢。 擅長刑事辯護、行政糾紛、債權債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及房產糾紛、婚姻糾紛等專業領域。辦理過眾多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合同糾紛案件、債權債務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及房產案件、婚姻案件,勝訴率高。 在為弱勢群體維權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稱號。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執業以來,以嚴謹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言出必行的誠信服務,卓越的辦案能力,良好的辦案效果,贏得了廣大當事人的贊賞
什么是“小產權房”?它與農村拆遷安置房和農民的私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12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交通事故對方要求的誤工費是由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1-02-22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