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驢友”臨時組團自駕出游的行為,除共同承擔有關費用的行為部分之外,原則上屬于事實行為,同行驢友之間不互負安全保障義務。無償提供勞務的驢友因重大過失致同行其他驢友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但驢友個人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應當預見自駕出游的有關風險,承擔自我保護的“不真正義務”。被侵權驢友未盡此義務應被認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可減輕侵權人的責任。供參考。
【案情】
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某、孫某、陳某、陳乙及陳丙(后兩位為死者陳甲的法定繼承人)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方某、巢某
孫某、趙某與陳甲共同組建上海某汽車俱樂部(未經工商注冊),經營內容包括汽車修理等相關業務。2009年8月,陳甲、趙某、孫某、陳某、巢某等組團計劃出游。2009年10月3日晚,由陳甲出面與趙某一同來到客戶方某處向方某借來一小型普通客車,陳甲則將本人的車輛交換給方某使用。次日一早,孫某攜女友陳某至俱樂部所在的修理廠,由孫某將車輛駛出,途中換由陳甲駕駛。2009年10月7日返程途中,巢某駕駛借來的小型普通客車在途經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往上海方向某路段,車輛碰撞右側橋梁水泥擋墻,導致車輛向左側翻,致孫某、陳某、趙某受傷,陳甲被甩出車外溺水死亡。事故發生后,巢某分別向各受害人或家屬支付了部分款項,但各方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趙某、孫某、陳某及陳甲的法定繼承人陳乙、陳丙分別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各自因交通事故遭受的損失。
另,事故車輛的實際所有人為方某。2009年11月4日,浙江省公安廳高速公路交通警察總隊湖州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結論為:巢某駕駛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的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因遇情況未按操作規范安全駕駛(采取制動措施不當),致事故發生,其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1條、第22條第1款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1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46條之規定,因巢某一方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應承擔全部責任。
【裁判】
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此系列案件系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對事故造成的損失,與事故相關的責任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事故發生后,雖然浙江省公安廳高速公路交通警察總隊湖州支隊四大隊認定巢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但依照事故認定書所載明的內容,本起事故除因巢某采取制動措施不力外,車輛的轉向裝置及左右輪胎的安裝均不符合規定,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根據事故認定書,巢某在駕駛過程中存在嚴重過錯,對事故車輛的安全未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另根據相關證人證言以及方某在公安機關與庭審時的陳述,方某將車輛借給陳甲使用,并在借車當日與陳甲的車輛進行了交換,但其并未告知該車輛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故對本起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的過錯,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依照查明的事實,陳甲、趙某、孫某、陳某等人共同出游,雖由陳甲出面借來車輛,但實際由出游人員共同使用,趙某、孫某、陳某也系借用人之一。對借來的車輛,借用人應盡到足夠的安全檢查和注意義務,但趙某、孫某、陳某以及陳甲疏忽大意未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故對交通事故的發生亦負有一定的過錯,應相應減輕巢某與方某的民事責任。綜上,本起交通事故因巢某使用車輛不當以及方某提供的車輛存在安全隱患所致,但兩者過錯之間沒有意思聯絡,故巢某與方某應按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最終判決,對趙某、陳某、孫某各自的損失,巢某、方某各承擔52.5%、22.5%的賠償責任;對死者陳甲的各項損失,巢某、方某各承擔50%、20%的賠償責任。
一審判決后,趙某、陳某、孫某、陳乙及陳丙均不服,上訴至我院。趙某、陳某、孫某上訴稱:作為車輛乘坐人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過錯,對于陳甲出面借用的車輛也沒有進行安全檢查義務,故不應當減輕侵權人的損害賠償責任,要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陳乙及陳丙上訴稱:駕駛人巢某作為事故全部責任人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陳甲作為乘坐人沒有任何過錯,且其對于借用車輛沒有進行安全檢查的義務,故不應減輕侵害人的賠償責任,要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我院經審理后認為,本起交通事故的發生,既有車輛駕駛員巢某采取制動措施不當的因素,也與車輛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有直接的聯系。方某作為車主將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借給陳甲等人使用,且未履行告知車況的相應義務,對此存在過錯,應當對交通事故所致的損害后果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陳甲等八人自行組團至外地出游,具有共同的目的。雖然出游車輛系由陳甲出面向方某所借,但上述人員在該車輛的使用中共同受益。此外,由于出游車輛系向他人所借,從維護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出行前對他人車輛的輪胎、制動等進行安全檢查實屬必須,符合出行人員的共同利益;并且,陳甲等人組建的汽車俱樂部具有汽車修理的經營內容,出游車輛當日從汽車俱樂部所在的修理廠駛出,當時對該車輛給予必要的安全檢查具有便利的條件。但所有出行人員均未履行對自身安全的注意義務,故對各自損害后果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過錯。鑒于上述理由,本案適當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符合法律規定。綜上,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軍人是否可以涉外結婚
2021-03-15中外合資商業銀行適用商業銀行法嗎
2021-02-21公司股份的隱匿、轉移五個類別
2021-03-24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對重刑犯的嗎
2021-03-12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