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訴訟主體范圍擴大。過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主體多是自然人,現已擴大到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2、調整內容廣泛。過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絕大多數是因打仗斗毆形成的,現在交通事故賠償,醫療事故賠償,工傷事故賠償,幫、換工中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的賠償以及新型案件也占有相當比例。
3、認定證據難。由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多因鄰里糾紛引起,參與人或見證人多系利害關系人,具有一定傾向性,大部分案件起因復雜,包含著混合過錯,給審判人員認定事實,劃分責任帶來困難。
4、適用法律難。當前對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等賠償案件處理,都有相關的行政法規作為調整依據,如《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勞動保險條例》等。這些行政法規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之間如何協調處理適用,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案件審理存在的問題
1、事實不清,是非不明。準確地認定案件事實,是分清是非的基礎,但實踐中有些審判人員不深入地調查,主觀臆斷,該查的事實未查明,導致判決不公。
2、賠償責任劃分不明確。衡量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裁判是否公正,除看案件事實和證據是否真實可靠外,還要看責任劃分是否明確合理,在審判實踐中,有些審判人員對受害人要求的條件比較苛刻,如有的案件加害人有明顯的故意或重大的過失,造成他人損害的,而受害人有輕微的過失,也按混合過錯處理。這與民法通則有關規定精神是相悖的。因為民法通則131條混合過錯條款中規定的是"可以"減輕民事責任的彈性條款,因此我們在確定責任范圍時,一般并不考慮受害人的輕微過失,而按一般賠償原則全部賠償。另外,通常審理多人參與訴訟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審判人員著重對訴訟雙方是否具有過錯進行審查,對共同過錯責任往往是注重了他們之間連帶責任,卻忽視了共同加害人間的責任劃分,而籠統的以共同承擔而了之,這樣做也有失公正,對共同之間的責任認定,應根據查清的案情,按各個加害人在共同的加害過程中過錯大小和行為輕重,分別按比例分擔賠償數額,不能一概而論。即過錯大,行為重的按比例多分擔,反之,則少分擔。
3、對當事人指導舉證不力,當庭質證功能發揮較差。當前進行的民事審判方式改革,進一步加重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這些對調動當事人的積極性,減輕法官的勞動強度,提高辦案效率有很大益處,但我們不能忽視對當事人庭前舉證的指導,如指導不力,會適得其反,從目前審理的案件看,對當事人舉證指導不利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當事人舉證無針對性,所提供材料不能證實自己的主張。二是舉證材料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有的舉證材料無損害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證人證言只有簽名,無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工作單位等,是否具有行為能力都不清楚。這樣的材料在開庭審理時,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此時舉證人又以自己不懂法為由要求重新舉證,形成審判人員臨時指導,當事人重復舉證的后果,既影響辦案效率,也增加了當事人的訴累,另外,我們在指導當事人舉證同時,對當事人舉證時間加以限制,并告誡其逾期不能舉證的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雖然對當事人舉限定的時間無法律規定,但法院辦案是有審限的,如需法院依職權調取的證據,當事人應當向法院說明自己不能取證的理由,所以不能讓當事人無限期舉證,使案件久拖不決。
再者,還存在片面強調當事人舉證責任問題,而忽視了審判機關的職能作用的問題,審判人員不做深入細致調查工作,不能使二者有機結合。
當庭質證是開庭審理案件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以對當事人舉證和法院依法收集的證據當庭質證和認證。但在審判實踐中,有的開庭筆錄既無證人出庭作證,也反映不出對案件中的證實材料當庭質證的過程,還有一種表現是,有些審判人員,第一次開庭審理時,當庭出現相互對立證據而無法認證,暫時休庭。但通過庭外調查取證后,不繼續開庭進行質證和認證,而是直接作為證據使用進行判決。這些做法有悖于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也違背了證據使用規則,其結果是弱化了庭審功能。
三、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應注意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
針對當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實際情況,小編認為,要審理好這類案件,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發揮審判機關職能作用和強調當事人舉證責任并舉,準確認定案件事實,由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具有認定證據難這一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審判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一是對案發后當事人當即報案或在短時間內起訴的案件,除指導當事人舉證外,要主動出擊,及時趕赴現場,通過知情人調查了解起因和經過,已經村委會、街道辦事處或公安機關以及群眾勸解的,盡快取得第一手材料,為查明案件事實打好基礎。二是對案發后時間較長才到法院起訴的案件,要強調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凡當事人主張賠償的,必須提供足以證明被損害的事實證據以及賠償依據。如被損害時間、地點、方式、起因、經過及在場證人或證據(包括被損壞的衣物、財產、加害人使用的工具等等)證明損害程度的驗傷報告中,診斷記錄,治療進展情況,門診及住院病歷,治療費、醫療費單據,以及計算誤工減少收入,專事護理的依據等。如果傷害致殘或死亡的需要賠償必要生活費或撫養費的,還應提供證明材料,當事人上述舉證的證據或證據材料,必須在法庭上公開出示,經雙方當事人辨認,質證無異議的,便作為認定事實,劃分責任的定案依據,提出反訴請求的,必須提出反證材料或證據,不能提供的,不予受理。充分發揮庭審功能,通過庭審調動當事人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以確認證據,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三是對時過境遷的案件,當事人爭執較大,證據材料又相互矛盾的案件,要結合案情深入調查,綜合分析,加以認定,確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下判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四是對于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依然存在。如果一旦發生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遠離醫院就地治療的。從審判實踐角度來看,對農村醫療站、個體醫生開具的傷情診斷,醫藥費票據,原則上不認定的前提下,還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的定案原則,有條件的承認,不搞一刀切,即事前經雙方當事人協商或有關單位同意或者事后當事人無異議已經默認的,另外,損害事實存在,受害人實際治療的,有的損害事實發生后就地進行處置的費用,審判人員認為是必須的,應予考慮。對醫藥認定除單據效力外,還有開支是否合理也是當事人互不相讓的爭議焦點問題,從審判實踐看,治療費包括合理的掛號,檢查,復查,化驗,電療,照相,透視,手術等費用,對檢查的提出應看是否當事人要求,還是醫生認為必須應嚴格控制,相反,下列不合理的開支應從醫療費中剔除(一)治療與傷情無關疾病的費用,但因傷害后引起的并發癥除外;(二)與治療無關的補藥,但醫生認為必須的除外;(三)未經醫院、醫生及有關部門同意擅自轉院治療的費用;(四)經鑒定傷愈而繼續治療,故意擴大的醫藥費開支。
2、準確適用歸類原則,明確責任,歸類原則是我們處理侵權賠償的基本準則。在審判實踐中,以確定所適用的歸類,合理劃分責任。(1)對適用過錯原則處理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首先要查明加害人與受害人誰具有過錯,是一方過錯,還是混合過錯,是加害人一方過錯的,加害人應負全部賠償責任;混合過錯的,應根據案件確定雙方當事人各自過錯大小,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由受害人過錯造成損害的,加害人不承擔責任。對雙方當事人陳述,并相互對立,無其它證據佐證的,要根據案發原因和后果綜合分析認定,確定其應承擔的責任,不能簡單的各打五十大板。(2)對適用無過錯原則處理的特殊損害賠償案件,必須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舉證責任在被告。因為法律確認這一原則,就是說明行為人即使無過錯也要承擔責任。無須他人證明,只有在行為人能證明損害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引起的,則不負賠償責任,這主要強調,審判人員適用這一原則審理的案件,不要一味的讓受害人舉證,更不能因受害人證據不足而判決駁回訴訟請求。(3)對適用公平原則處理的雙方無過錯賠償案件,適用這一原則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加害人與受害人對損害結果都無過錯,并且是依據社會主義公平和團結原則以及社會共同生活規則的要求,公平合理的分析損失。這是一種補償性質,不具有懲罰性質,處理這樣的案件關鍵要體現公平二字。
四、賠償原則
對賠償的標準和范圍問題,也是當事人關注的事情,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沒有統一標準只能根據具體地區具體情況處理,有固定工資的按工資收入計算,當事人可提供工資證明,沒有固定工資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近行業上一年度值的平均工資計算。另外,對人身次要器官傷殘,對勞動,容貌有一定影響,但尚能堅持勞動自理生活的,應給予一次性安撫性賠償,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賠償根據各省高院司法解釋和本地區差異情況合情合理給予賠償,關于護理費、營養費每天按10元計算的賠償可以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這樣有利于緩解矛盾,平息事態,也符合關于處理損害賠償案件要貫徹有利團結合情合理的原則。
五、實事求是,公正裁判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多由當事人主觀過錯引起,容易使當事人之間結怨,所以在處理這類案件時,一定要實事求是盡量縮小當事人之間的損失,避免矛盾擴大,引起矛盾激化,審判實踐中,受害人借機隨意擴大賠償范圍的現象比較常見,有的受害人小傷大養,借機訛人,有的借口轉院多人護送,有的串通個別醫務人員作假診斷等等。對此,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審查,如不認真區別一律賠償,一方面會助長受害人訛人的惡劣傾向,同時也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歡迎各位網友前來咨詢,實行前期免費咨詢,初步分析案件,提出解決方案,部分案由可視情況風險代理(勝訴后收費),不成功不收費,依法窮盡所有辦法,為客戶取得最大戰果。 1、咨詢電話(陳述案件情況+想達到的目的)。 2、微信咨詢(陳述案件情況+附證據材料+想達到目)。? ? ? 3、面談咨詢:前往律所面談,需提前預約,帶齊全部證據材料前來詳談。 本律師辦案實行免費咨詢、細心分析案情、部分案由可實行風險代理,不成功不收費。 鄭偉良律師,現為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以廣東南方特色的廣州市花為所的命名,象征正直、正氣,具有濃郁的廣東特色,律所成立于1993年,前身為廣東證券律師事務所,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為廣東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律師事務所,目前律所擁有律師和輔助人員近200人,律所曾獲得“中國十佳律師事務所稱號”、“人大常委會信訪工作法律顧問單位”、CCTV欄目合作伙伴、廣州市規范律師事務所等榮譽稱號。 鄭偉良律師,畢業于中山大學本科學歷,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樹立良好的口碑,誠實、守信、勤勉、盡職,有著專業、深厚、系統的法律功底,從事法律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廣
相鄰權法律規定
2020-12-09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倉單質押融資基本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9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校方責任保險理賠案例導言
2021-02-06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土地流轉的主要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