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權被侵害后的救濟是怎樣的
(一)對權利人應當獲得榮譽稱號而遭受侵權沒有獲得的,或已經獲得榮譽稱號而被非法剝奪榮譽稱號的。
一經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就認為被侵權方享有該榮譽稱號,無須重新頒發、補發榮譽證書。因為已經錯過機會,時過境遷,很難再把原來的評委召集起來,按照原來的程序進行評選。
(二)由于榮譽與名譽的密切聯系,在對榮譽權的侵害將會直接導致權利主體名譽的毀損。其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在財產損失為要求。
(三)是對權利主體物質損害的賠償,應當判令侵權方支付或退還權利人應得的獎金,還有其他一切物質損失,引起訴訟造成權利人經濟損失的,也應包括在內。
(四)對權利人精神損害的救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除了侵權人對權利人賠禮道歉,并消除影響之外,主要對權利人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
這種賠償,是對受害方精神上受到的痛苦、損害,以物質賠償進行心理上的撫慰,是對侵權方不道德行為的遣責和對受害方的有力支持。根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權利主體可以在實際物質損害之外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將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理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侵害法人榮譽權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
幾種民事責任方式在侵害名譽權案件中的正確適用
1.停止侵害
當加害人正在對受害人實施侵害時,受害人得依法請求停止侵害。停止侵害適用于各種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對于已經終止和尚未實施的侵權行為,不適用停止侵害的民事責任方式。停止侵害的請求權由權利受到侵害的當事人或者其監護人、利害關系人提出。這種請求首先可以直接向加害人提出,以圖迅速、及時制止侵害行為,防止損害后果的擴大。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在訴訟實踐中,人民法院得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先行作出停止侵害的裁定。
停止侵害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其他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合并適用。如果侵害尚未造成任何實際損失,可以單獨適用停止侵害;如果侵害行為已經造成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停止侵害可以與賠償損失或者其他民事責任方式合并適用。
2.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加害人的行為侵害他人人格權,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了不良影響,有損受害人名譽的,受害人得請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是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這種方式適用于侵害他人名譽、隱私、姓名、肖像等方面人格權的侵權行為,尤其適用于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史*寬先生指出:“名譽回復之方法,或令于報紙刊登謝罪廣告,或令于法庭當面謝罪,或令提出謝罪文狀。其不法由社團被除名者,令其為除名之撤銷,或令關系人為撤銷之通知,或令于一定場合為撤銷公告之回復之方法及范圍,依被害人之申請及法院之裁量而定。”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可以采用書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頭形式。一般說來,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都應當是公開進行的,其內容須事先經過人民法院審查?;謴兔u、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當與侵權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在侵害名譽權的案件中,侵權行為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諸于眾,達到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目的。公告、登報的費用由加害人承擔。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可以與賠禮道歉合并適用。如果侵害名譽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財產或者精神損害的,該民事責任方式還可以與賠償損失合并適用。如果加害行為處于持續狀態,該民事責任方式還應當與停止侵害合并適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既是對受害人外部名譽受到損害的救濟,也是對受害人內部名譽受到損害的救濟。
3.賠禮道歉
加害人的行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給受害人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得請求賠禮道歉。賠禮道歉是承擔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之一。
賠禮道歉的內容須事先經過人民法院審查,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賠禮道歉是否必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呢?有的學者認為需要采取公開方式,〔17〕但是法律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筆者認為,賠禮道歉不以公開進行為要件,這是賠禮道歉與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重要區別。加害人可以以公開的方式向受害人賠禮道歉,也可以以秘密的方式向受害人賠禮道歉。是否以公開或者秘密的方式進行,由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來決定。如果賠禮道歉是以公開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民事責任方式也就具有了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功能。
如果侵害名譽權的行為處于持續狀態,賠禮道歉應與停止侵害合并適用。此外,賠禮道歉還可以與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合并適用。在訴訟過程中,加害人以賠禮道歉方式承擔了侵權的民事責任的,而且為受害人接受、為人民法院認可的,應當將這一情節明確載入法院的判決或者調解書中。賠禮道歉主要是對受害人內部名譽受到損害的補救,但是如果是以公開方式進行,它就不僅是對受害人內部名譽受到損害的救濟,也是對受害人外部名譽受到損害的救濟。
4.賠償損失
自古羅馬法以來,賠償損失就是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重要方式。隨著近代民法的誕生,賠償損失成為最為重要的和主要的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在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賠償損失已經近于唯一的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在我國侵權行為法中,也廣泛地規定了賠償損失這一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的方式。它不僅適用于損害財產的侵權案件,也適用于侵害身體和人格的侵權案件;不僅適用于對有體財產的侵害之救濟,也適用于對無體財產的損害之救濟。賠償的范圍不僅包括實際損失,也包括精神損害。
賠償損失,是指加害人的行為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人身傷亡或者精神損害,而以加害人的財產來賠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的一種民事責任方式。在實踐中,多以加害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為賠償,但是不限于金錢,以某種能為受害人所接受的實物作為賠償也是可以的。
如果您或者家人、親友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法律服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涉外結婚證公證必須雙方嗎
2020-11-13經濟糾紛律師費用誰出
2021-02-04黨員受到刑事處罰如何黨內處理
2020-12-04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申請強制執行是否停止計算利息
2020-12-11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