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對名譽權的保護條款有哪些
維護名譽權的法律依據來源于《民法通則》、《刑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①《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②《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③《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④《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全文
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9條: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并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
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1條: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而獲利的,侵權人除應適當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對于國家法律中對名譽權的保護條款,主要來源于民法通則,刑法和侵權責任法以及最高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在侵犯名譽權的時候,一般需要賠禮道歉,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5年合肥十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0-11-2920年好友往寶馬發動機倒白糖,發動機報廢,構成侵權嗎
2021-02-24催款律師函費用是多少
2021-02-14離婚糾紛債務是否收取受理費
2021-02-02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侵權行為會影響企業征信嗎
2020-11-2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土地流轉法規的內容
2021-03-02有證房和無證房拆遷補償相差多少
2020-12-09共有房屋如果要拆遷應如何補償
2020-12-22拆遷安置房與回遷房有區別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