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電話號碼算泄露隱私嗎(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可以算,手機號既然是實名認證,既然綁上了你的身份證號碼,就是你的專屬物品,你享有手機號碼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當然是屬于個人隱私。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二、如何保護隱私權不被侵犯
1、管理好含有隱私的物品;
2、不隨意向別人泄露自己的秘密;
3、機警面對別人監聽、窺探自己的隱私;
4、盡量不參加涉及含有個人隱私的活動,必要時要約定好保密;
5、掌握網上安全運行知識,避免個人隱私泄露;
6。敢于同侵犯個人隱私權的人作斗爭;
7、增強自我保護,加強防范意識;
8、適當保管好自己的隱私;
9、不要輕信別人而透露自己的隱私。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提供電話號碼算泄露隱私嗎?在別人跟自己要的第三人電話號碼的情況下,最好是能夠問問電話號碼主人是否愿意提供,不要擅自做主。被他人追究了隱私權后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想要挽回該怎么做,歡迎您找尋律霸網在線律師幫助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近親屬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021-03-14被告輸了要交訴訟費嗎
2021-02-25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多個股東公司財產混同是如何的
2020-12-08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法律規定
2020-11-2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