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賠償并非因其產生在合同中就都是違約損害,也可能有侵權損害。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是否予以賠償,采取何種模式予以賠償取決于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的性質。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是由違約行為引起的違約損害,當然適用違約責任予以救濟。這里所要注意的是,有些合同的給付目的具有非物質性(精神性),但是不妨害其本身的物化交換意志,因而此種給付本身就具有了財產屬性。因而此種合同下的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仍舊屬于對合同債權的侵害,仍應按違約損害賠償來救濟。
問題的提出:在違約中造成了債權人的非財產損害,此種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是否予以救濟?采取何種救濟模式予以救濟?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抑或其他方式?對此學界的爭議比較大,而各國的法律規(guī)定也無統(tǒng)一的救濟模式。因而我國對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是否予以救濟,如何予以救濟成為我國立法和司法中應迫切解決的問題。當然此問題也是各國未予以很好解決的難題之一。
一、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的界定
非財產性損害,是與財產損害相對應而言的,是指權利人遭受的財產損害意外的其他一切損害,它主要是指精神損害,表現為權利人的生理和精神痛苦;還包括死亡、殘疾、外部名譽之損害(社會評價之降低)等①。臺灣學者曾*雄將非財產損害界定為最廣義、廣義和狹義三種情形。最廣義的非財產損害是指除包括生理或心理上痛苦外,尚包括比較低層次的不快或不適。廣義上的非財產損害則泛指生理或心理上痛苦,但不包括比較低層次的不快或不適。廣義上的非財產損害僅其中符合損害賠償法規(guī)定之要件的部分,方可獲得賠償,該可獲得賠償之部分,即狹義上的非財產損害②。我們所研究的是廣義上的非財產損害賠償。法律對比較低層次的不快或不適的損害不予以救濟,因為人們生活在社會上,對比較低層次的不快或不適的損害有適當容忍義務。違約性的非財產損害是指因違約而生的非財產損害,即泛指因違約而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痛苦。
二、以違約行為是否同時構成侵權行為,具備獨立的侵權訴因為標準分別論述兩種情況:具備侵權訴因的違約性非財產損害賠償和不具備侵權訴因的違約性非財產損害賠償
1.具備獨立侵權訴因的違約性非財產損害賠償的救濟模式選擇。按照美國學者貝*斯的觀點,合同法的功能在于保護“正值”的交易,而侵權法的功能在于保護“負值”的交易③。債務人的行為既侵犯了基于合同產生的信賴利益或期待利益,又侵犯了債權人的法定固有利益。此時,既產生了正值的損害,也造成了負值的損害,因而債務人對債權人既構成違約責任也構成侵權責任。債務人對于因違約而產生的損害當然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而同時違約行為又構成侵權行為,該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當然承擔侵權責任。兩種責任并不沖突,債務人同時侵犯了債權人的兩種不同的法益,造成了期待利益和固有利益的雙重損害,應當同時承擔兩種不同的責任,彌補受害人兩種不同利益的損害。違約行為同時侵犯了債權人的固有利益,如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犯,構成侵權行為,則在此侵權行為下造成的非財產損害本身就具有人格利益和人格屬性,因而侵權行為下的非財產損害必然通過侵權責任予以救濟。而對具備獨立侵權訴因的違約性非財產損害的賠償因其具備獨立的侵權訴因,即該違約行為同時構成獨立的侵權行為,符合獨立的侵權責任要件時,債權人對該侵權行為作用下造成的非財產損害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而對其違約行為造成的期待利益損害同時承擔違約責任。因為此時的非財產損害雖在合同中產生,但卻是因侵權行為(同時也構成違約行為)而引起,損害了債權人的固有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關等級醫(yī)療事故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
2021-01-30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違約金是否包含定金
2021-02-15辦理船舶抵押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3-18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xié)議有效嗎
2020-11-19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zhí)行
2021-01-17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勞動合同跟勞務協(xié)議有什么區(qū)別
2020-11-11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