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近日,重慶一大學女生撿到一部iPhone6Plus手機,在歸還失主的途中,手機被偷。失主要求其賠償或買同款新機,最后,女大學生妥協,分期付款買了部iPhone6Plus賠償。
據大學生說,遺失的手機是自己面試途中在衛生間撿到的,手機沒有設密碼,她在微信里找到手機主人的聯系方式后,雙方約定了見面地點。
但是,在前往約定地點途中,大學生放在衣兜里的手機被盜,她跟失主說明了事情經過,失主認為手機既然是她撿到的,就必須“負責到底”,稱手機是自己花6000元買的,要求她賠錢或買一部同款手機。
無奈之下,女大學生向同學求助,在某數碼城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買了一部同款手機賠償給失主。該手機原價3800元,分期付款之后共需歸還4700多元。然而失主對此并不滿意,認為賠償的手機是翻新機。
而且失主說,她手機丟失后,她馬上聯系撿到手機的女大學生,可她開始并沒有接電話。對這種說法,女大學生說,當時或許是手機信號不好,或許是自己正在考試,沒有聽到手機響。
這件事在網上傳開后,不少人替女大學生“喊冤”。有網友提出疑問:拾金不昧反而被迫承擔賠償責任,這錢到底該不該給?如果再碰到類似情況,怎么處理比較妥當?
【律師說法】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本案例中,女大學生的行為顯然屬于拾得遺失物情況。但是當她聯系上失主并答應前往失主處將手機交還給失主時,此行為則演變成另一種法律關系,即委托關系,也就是說,可以認定為失主委托撿拾手機的大學生將其手機交于其手中。
這樣一來,女大學生就是受托人,有義務將手機按約定交付給失主。所以本案中的焦點就在于撿拾手機的大學生在將手機送至失主處的過程中有無盡到保管失物的義務。如果已經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則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該手機確實是在女大學生盡到必要注意義務的情況下被偷的(比如已將手機放入包內等),而失主卻要拾遺者承擔賠償責任,顯然缺乏法律依據;若失主因此騷擾拾遺者并影響對方正常生活的,失主將承擔由此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
當然,如果像失主所說,是女大學生撿到手機不愿歸還,最后迫于無奈買了翻新機給對方,那么女大學生的行為存在侵權,需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若撿到遺失物拒不返還且數額較大的,還有可能涉嫌犯罪。
綜上,若在公共場所撿到遺失物的,建議將遺失物交予公共場所的管理部門;而在其他地方撿到遺失物的,最好立即報警并將失物交給警方處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合同終止醫療有效期多久
2021-03-12股權轉讓欠款如何起訴
2021-01-04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夫妻可以為對方做擔保人嗎
2020-12-08假焊工證安監局如何處罰
2021-03-22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雙親死亡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
2020-12-04土地法知識小輯
2020-11-10土地流轉后中途能否增加土地租金
2021-02-14公益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