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車損壞由誰來承擔
駕駛員在履行工作職務時,駕駛單位公車發生了交通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由此可以看出,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時,根據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責任劃分,首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屬于公車一方的責任,應當由單位承擔保險賠償以外的責任,而駕駛員自身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公車私用時發生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首先,依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發生公車私用這種情形,作為公車所有人的單位,在使用管理公車時存在漏洞,有過錯行為,應該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其次,從法律保護弱者利益出發,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更利于受害人利益的實現。對于受害方來說,駕駛人是否擅自駕駛不影響其對單位要求賠償的權利;對于受害人來說,由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有利于迅速、高效地使受害人得到補償。
第三,公車私用發生交通事故責任雖有單位承擔,但也不能全部都由單位承擔,否則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只要是公車就應該由單位來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也認為只要發生事故就由單位賠償。如果不分對錯全部讓單位承擔責任,由此可能削弱對單位駕駛員個人行為的法律約束力,對公務用車安全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單位在承擔了責任后可以向有過錯的駕駛人追償。
三、公務用車的管理和使用
1.提倡公務活動自行解決交通工具。確定使用公務用車的,必須嚴格執行用車審批制度。使用公務用車前,由用車單位提出申請,如實填寫《縣機關公務用車使用審批表》,縣直各單位用車由單位主要領導簽字,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用車由所對應的分管領導或辦公室負責人簽字,同時加蓋公章,并附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一份,報縣公務用車管理平臺審批。未經批準,嚴禁擅自調度公務用車。各部門、鄉鎮(街道)的公務用車的用車審批制度,可參照執行。
2.因應急處置等緊急事項需使用公務用車的,可簡化用車審批手續,但事后須補辦手續。到同一區域范圍或同一公務活動多人參加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同一安排公務用車,避免重復派車。
綜上所述,如果在事故中存在的行政違法處罰,是由駕駛員自己來承擔的,比如行政拘留、記分罰款等行政責任,這些處罰單位是不會承擔責任的。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宜丹律師,河南洛陽人,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擅長處理合同糾紛、婚姻家事糾紛、追償權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等各類民事糾紛案件,法律專業知識扎實,辦案經驗豐富。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力求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遲延履行金的計算規定
2021-03-11保全押金怎么退
2021-02-24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盜竊多少錢才構成犯罪和判刑
2021-02-14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