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罰必定性與預防犯罪
國家規定犯罪并對犯罪人適用刑罰,不可能是無目的的,正如德國刑法學家李*特指出的那樣,刑罰只要是國家的,就不可能是原始本能、沖動的東西,其自身一定會有某種必要性和目的。我國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包括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早在18世紀,功利主義法學派就認為,刑罰的正當性在于它們所產生的利益。1764年,**里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中指出,刑罰的目標應是預防犯罪而不是懲罰犯罪,“刑罰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殘折磨一個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業已犯下的罪行。”“刑罰的目的僅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規誡他人不要重蹈覆轍。”“預防犯罪比懲罰犯罪更高明,這乃是一切優秀立法的主要目的。”**里亞既從反面駁斥了主張刑罰的目的在于懲罰或贖罪的報應論;同時,又從正面論證了刑罰的目的只能是特殊預防亦即阻止罪犯再重新侵犯公民與一般預防亦即規勸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轍。
**里亞認為實現刑罰的預防目的依賴三個原則,即刑罰的必定性(不可避免性)、刑罰與犯罪相適應、刑罰的及時性。要維護刑罰的必定性,就要使罪犯不可避免地受到刑罰,任何人都難脫法網。從而在觀念上建立起犯罪與刑罰的必然因果關系。“對于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即使刑罰是有節制的,它的確定性也比聯系著一線不受處罰希望的可怕刑罰所造成的恐懼更另人印象深刻。”“如果讓人們看到他們的犯罪可能受寬恕,或者刑罰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結果,那么就會煽惑起犯罪不受處罰的幻想。”邊沁斷言,“除非存在免受懲罰之希望。否則沒人愿意去犯罪。如果刑罰恰好是由罪行之獲利而產生,且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會有人犯罪了。”因此,他主張“刑罰的確定性越小,其嚴厲性就應該越大”,相反,“刑罰越確定,所需嚴厲性越小。”在這里,邊沁是將刑罰的必定性與嚴厲性作為兩個互補因素而提出。我國古代法學家沈-顏也指出:“夫罰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乎必刑,必刑雖不重民戒,不刑則雖重而民怠。”現實生活中,若某類犯罪行為的追訴率很低,即便刑法對這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很重,刑罰預防犯罪的目的也很難有效發揮,因為犯罪人在實施犯罪行為前逃避刑罰的期望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對刑罰的恐懼,從而起到一種有效的心理安慰作用。相反,即使是寬和的刑罰,只要其承擔刑罰是難以避免的,也會對有犯罪意向的人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因為一旦刑罰加身,不但所獲得的犯罪收益將不能繼續擁有,還要接受來自社會的否定評價。在人們仍對犯罪深惡痛絕的時代,這種社會否定評價所形成的威懾力甚至不亞于刑罰本身。所以即便刑罰并不特別嚴厲,但只要它是難以避免的,也能有效實現預防犯罪的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致殘疾,如何索賠殘疾賠償金
2021-02-01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擔保提存的給付條件
2021-02-02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