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稅罪的認定條件是什么及其如何處罰
(1)合理確定逃稅數額及其比例。逃稅數額,是指在確定的納稅期間,不繳或者少繳各稅種稅款的總額。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是指一個納稅年度中的各稅種逃稅總額與該納稅年度應納稅總額的比例。
不按納稅年度確定納稅期的其他納稅人,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按照行為人最后一次逃稅行為發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稅種逃稅總額與該年納稅總額的比例確定。納稅義務存續期間不足一個納悅年度的,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按照各稅種逃稅總額與實際發生納稅義務期間應當繳納稅款總額的比例確定。逃稅行為跨越若干個納稅年度,只要其中一個納稅年度的逃稅數額及百分比達到《刑法》第201條第1款規定的標準,即構成逃稅罪。各納稅年度的逃稅數額應當累計計算,逃稅百分比應當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確定。
(2)正確區分逃稅與漏稅。漏稅,是指納稅單位或者個人屬于無意識而發生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因工作粗心大意,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不計應稅數量、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漏稅行為不構成犯罪,它與逃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A、逃稅行為只能是故意實施的,而漏稅不是故意實施的。
B、逃稅行為表現為采取欺騙性、逃避性的非法手段不繳或者少繳稅款;而漏稅行為并沒有采取這種非法手段。
(3)對多次實施逃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根據有關司法解釋,“未經處理”,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5年內多次實施逃稅行為,但每次逃稅數額均未達到刑法第201條規定的構成犯罪的數額標準,且未受行政處罰的情形。
3、逃稅罪的處罰
(1)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在5萬元以上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構成逃稅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2)納稅人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5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10%以上的,構成逃稅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3)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初犯補稅免罪”是指有逃稅繳納稅款行為的納稅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后,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國家至從此政策出臺,就有很多大明星把以前未繳納的稅款都補上了,讓納稅人免去了坐牢的刑罪外,還讓國家因此多收了上十億的稅款。可謂“雙贏”,也充分體現出國家的,“以處罰為輔,以稅款征收為主”的征稅方式。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暴力脅迫簽訂的合同必須履行嗎
2020-12-06患者能否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2021-02-12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辦
2021-02-28股權激勵,要拿出多少比例合適
2021-01-16三類犯停止減刑假釋
2021-02-21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離婚后撫養費標準
2021-02-09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違反三性是否導致勞務派遣失效
2021-01-16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