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夜晚22時許,被告人萬某駕駛重型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與相向駕駛的被害人李某駕駛的小型汽車相撞,導致李某當場死亡,萬某駕車逃逸。后經交警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由于被告人萬某事故發生后逃逸,應承擔事故全部責任,萬某未對認定書提出復核。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害人李某為無證駕駛,且其駕駛的車輛為套牌車輛。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被告人萬某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異議,但對萬某如何適用法定刑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萬某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致一人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后又駕車逃逸,應當在有期徒刑3到7年內量刑;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無法查清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情況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在本案中,認定被告人萬某犯交通肇事罪的充分條件是萬某因為逃逸承擔全部責任,根據禁止重復評價原則,被告人的逃逸情節已經在判斷是否符合犯罪構成中使用一次,所以不應在量刑上再次予以評定,應當在有期徒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內量刑。
評析
律霸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上述兩種意見的爭議焦點在于如何對被告人萬某的逃逸情節進行合理評價,其實質是如何應用刑法中的“禁止重復評價”原則。根據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主流學說,并結合國外的立法規定和目前的刑法理論,所謂禁止重復評價,是指在定罪量刑的刑事審判階段,禁止對同一不法事實在判斷是否符合犯罪構成和認定刑罰裁量事實方面做重復評價。簡言之,即定罪階段的定罪情節不能在量刑階段進行重復評價。具體到本案,萬某之所以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是因為其具備肇事后逃逸這一情節,交警部門即據此作出責任認定。如果被告人萬某不具備逃逸這一情節,那么其可能在事故中承擔的是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甚至是無責任,當然可能不構成犯罪。因此,逃逸已經是交通肇事的構成要件(定罪情節),根據刑法中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通說理論,對其應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檔內確定宣告刑。
河南省桐柏縣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萬某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但案發后,被告人主動賠償受害人親屬的經濟損失并取得諒解,且能夠主動認罪,可酌定對其從輕處罰并可適用緩刑,故判處被告人萬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征地流程有哪些
2021-03-20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法醫鑒定后抓人有效期
2021-02-28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離婚雙方都簽字了是否立刻有效
2021-01-15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杭州女生課間墜亡學校是否應承擔責任
2020-12-26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法律上分紅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6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0-1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