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是超過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行為,認定防衛行為是否過當,必須認真地分析判斷其防衛行為是否具有防衛過當的特征。本人認為防衛過當的特征主要有:
1、防衛過當行為是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防衛過當行為是在防衛不法侵害過程中,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它是在具有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性、被迫防衛性的情況下實施的過當行為,這種過當行為防衛強度,在制止不法侵害的過程中,沒有全面地衡量不法侵害的強度,沒有約束和控制防衛行為的強度,只是片面地根據侵害行為的方法、手段、工具和后果等因素來決定防衛強度。在一般情況下,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方法、手段、工具、后果等對防衛行為的強度的影響是很難大的,但它不是全部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它不能脫離整個行為事實、行為過程而獨立存在,甚至于在防衛過程中的地位、作用總是要受行為的目的、行為人的特點、作用力量的程度以及作用的部位等因素制約的,因此,我們在確認防衛強度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時,一定要堅持全面分析、結合判斷。一切單純、孤立的以防衛的方法、手段、工具或者后果,機械地與不法侵害的方法、手段、工具或后果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不僅片面,而且它也與以事實為根據的構成犯罪必須是主、客觀條件相統一的原則相違背,很容易陷入客觀歸罪的泥坑中。當不法侵害停止以后,防衛行為是否也隨時終止,這也是衡量防衛行為是否受到控制或約束的一個表現。當不法侵害停止以后,防衛行為沒有徹底終止的行為是防衛過當,就不是正當防衛了。
2、防衛過當的主觀特征。防衛過當不僅是行為強度超過了不法侵害的強度,而且行為人在主觀上也有罪過,或者是故意、或者是過失,這是防衛過當的主觀條件。認為防衛過當只是在正當防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而行為人在主觀上不具有罪過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人的思想意識支配行為,因而不僅不同性質的行為是不同的思想意識的表現,而且同一性質的行為如防衛過當在不同的情況下,其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當防衛強度在違反了自我約束性所造成的防衛過當的情況下,一般地說,不是行為人直接故意的表現,而是意接故意或者過失的結果。因為違反防衛強度自我約束性的行為,是在正當防衛過程中所造成的過當,其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行為的侵害,但防衛的強度超過不法侵害的強度,雖然有時這種行為是明知,但對后果也僅僅是放任;有時這種行為雖然是應當預見可能出現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到。由此可見,防衛強度在違反了自我約束的情況下所造成的防衛過當,是行為人主觀上的間接故意或過失的反應。
3、防衛過當是具有犯罪特征的行為。防衛過當的行為,必然是危害的行為,而且也是達到了違法并且應該受到刑罰處罰的程度,所以我國刑法才規定了防衛過當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
4、防衛過當的刑事責任。對于防衛過當我國1997年刑法典第20條第2款明確規定: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我國刑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防衛過當是基于防衛而構成的犯罪,在防衛過當的情況下,防衛人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遭不法侵害,客觀上所造成的損害中有一部分屬于應該不法侵害人造成的傷害,不應由防衛人承擔刑事責任,防衛人只對超過必要限度所造成的重大損害部分承擔刑事責任。由防衛過當的主客觀因素所決定,防衛過當的社會危害性小,所以對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這充分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
有這樣一個案例:2005年8月28日,被告人陳某途經公交車站時,遇沈某等人向其催討欠款,雙方發生爭執。后沈某對陳某追打,陳某即摸出隨身攜帶的扣于鑰匙圈上的水果刀邊揮邊逃,逃跑中遭沈某電話聯系而來的王某、楊某等四人攔截。王某對陳某拳打腳踢,陳某遂再次拿出水果刀邊亂捅邊逃,致使楊某左手臂被劃傷,王某被刺兩刀倒地。陳某逃脫后向公安機關投案。王某因心臟被刺搶救無效死亡。此后,公訴機關對陳某提起公訴,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的父母)要求陳某賠償各項損失及他們晚年生活費、精神撫慰金。
法院一審認為,陳某在遭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實施正當防衛,因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被害人王某死亡,屬防衛過當,依法應當承擔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但應予以減輕或免除處罰。陳某案發后自首,依法可從輕或減輕處罰。陳某系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陳某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依法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賠償責任。受害人王某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依法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遂判陳某犯故意傷害罪,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賠償損失70%.該案二審維持原判。
根據刑法第234條第2款規定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陳某的犯罪行為是防衛過當,根據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陳某案發后自首,根據刑法第67條規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陳某系累犯,根據刑法第65條第一款規定應當從重處罰。筆者認為,一審法院決定對被告人陳某減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八年,量刑與被告人陳某應承擔的刑事責任是相適應的。民法通則第128條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被告人陳某因防衛過當,造成了被害人王某死亡的嚴重后果,被告人陳某對危害的后果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被害人王某對損害后果有過錯,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筆者認為由被告人陳某承擔70%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合法的。
由于正當防衛要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很多公民往往不能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為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此,修訂后的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這種無限防衛權的確立,有利于公民同暴力侵害行為作斗爭,同時對犯罪分子正具有更大威懾力,使之不敢動輒使用暴力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但是公民也必須正確行使無限防衛權,決不能借行使無限防衛權為名,侵害應當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利。如暴力侵害已結束或暴力侵害人自動中止暴力侵害或暴力侵害已被制服,則不能對之進行打擊,否則要承擔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制度例來都是刑法和實務中的熱點,特別是新刑法在正當防衛制度中增設了“無限防衛權”后,學界及實務界對此反應更加強烈,褒揚稱頌成為主旋律。雖然該項權利對保護防衛人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對犯罪人的合法權益帶來一定的威脅。同時作為保護犯罪人合法權益的防衛過當條款也受到相當沖擊,這種狀況的出現與刑事立法、司法理念的扭曲具有直接關。雖然逆防衛與公眾觀念格格不入,但是“在中排除所有成見,即一般道德的觀念與先入為主的觀念,都不能拿來觀察社會事實”,而且“如果這個現象是病態的,我們就有科學的論據,證明我們的改良計劃是正確的。”因此,著眼于維護犯罪人合法權益,保障犯罪人人權的主旨,熔鑄刑事立法及司法理念,建構逆防衛理論體系以彌補現行正當防衛制度的不足以及取消對必要限度的放寬、對新刑法第20條第3款進一步明確化都是刑事法治的必然要求。因為“哪怕是對一個可能十惡不赦的犯罪嫌疑人,我們是否也有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意識和勇氣?這一點看似微小,實際上卻關乎法治的根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調解被告不到場怎么辦
2020-12-24離婚冷靜期多久
2020-12-03被人騙婚可以撤銷婚姻嗎
2021-03-03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