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即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么罪,對犯罪處什么刑,均須由法律預先明文規定,也即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一來自拉丁語的法律格言,是對罪刑法定原則含義的高度概括。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淵源,可上溯至1215年英國自由大憲章所明確的“適當的法定程序”的原則,而后,罪刑法定思想逐漸與西歐近代啟蒙思想相結合,形成一種與當時封建刑法擅斷相抗衡的一種思潮,廣為傳播,并以三權分立學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從罪刑法定原則近兩百年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基本精神乃是通過消極地限制刑罰權以積極地保障人權;其基本要求乃是通過刑法的確定性和絕對性來實現其社會保護和人權保障的雙重機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也隨之進一步增強,人民需要罪刑法定,法治社會呼喚罪刑法定。
因此,新刑法在第三條中莊嚴宣告了這一基本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但對于這一表述,有的學者揭示了其中的“中國特色”;我國的罪刑法定原則有兩個基本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其積極側面,第二個方面是消極側面,并且積極側面優于消極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適用刑罰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民,這是第一位的;防止刑罰權的濫用,以保障人權,這是第二位的。我認為,正是由于這種“中國特色”的存在,造成了罪刑法定原則應然性與實然性的沖突。我國實行罪刑法定原則(即思想基礎①)是由刑法與民主的關系、刑法與自由的關系、刑法與秩序的關系決定的:是為了實現人民意志,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必須實行罪刑法定原則。這一原則折射出當代中國是以依法治國、保障人權為其價值取向的,其核心是實現刑法對人權價值的有力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輕傷可以立案嗎
2021-03-09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交通調解時作事故認定嗎
2021-02-28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勞動關系確定后可以工傷鑒定嗎
2021-03-03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荒山開發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