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某基層法院以來判處的搶劫案件進行了調研,通過對其中176名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和量刑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一般情節的搶劫犯罪,即在刑法第263條規定的第一檔次量刑幅度3—10年(不含10年)范圍判處的114人,其中被判處有期徒刑3—4年的有34人,占該檔次量刑人數的29.8%;被判處有期徒刑5—6年的有51人,占44.7%;被判處有期徒刑7—9年的有29人,占25.4%。調研中發現,盡管個案均在法定量刑幅度內判處,總體上也注意了量刑相對平衡,但部分犯罪情節相近的被告人所受到的刑罰懲罰程度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差別還較大。
比如,同樣是搶劫作案一起,被告人都不具有法定從輕、從重情節,有的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罰金1千元;有的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零6個月,罰金1千元;有的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罰金1千元,其中存在的量刑差異顯而易見,尤其是在主刑不同的情況下,罰金刑的數額卻沒有差別,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再如,被告人甲盜竊摩托車1輛,價值人民幣7560元,后因抗拒抓捕轉化為搶劫,案發后贓物被追回且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罰金2千元;而被告人乙盜竊摩托車1輛,價值人民幣5664元,后因持刀威脅,抗拒抓捕轉化為搶劫,案發后贓物被追回,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零6個月,罰金3千元。比較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發現有的判決主刑較重,而罰金數額卻相對較低;有的主刑較輕,罰金卻相對較高。無論這兩案的主刑是否適當,僅從罰金刑來比較,明顯有失平衡。
當然,搶劫犯罪的客觀表現比較復雜,被告人的作案手段、暴力威脅程度、脅迫方法,以及被告人的主觀惡性等情節不可能完全一致,量刑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所感知的犯罪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的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雖然從理論上符合犯罪構成要件,但其實際危害不大,量刑時也難以準確把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如果沒有證據怎么辦
2021-01-26已提離職,領導還是施壓工作違法嗎
2021-03-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哪些機關組成人員
2020-11-20以接受委托成為辯護人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家暴告誡書出臺 取證有新招
2021-02-24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事故保險理賠的流程有哪些
2021-03-18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內容是什么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