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案一般多久判刑
大部分經濟類型案件屬于民事糾紛,應當由人民法院管轄。只有當案件嚴重到一定程度以后,才會被刑法所評價。
以下是部分犯罪情節(jié)嚴重,需要依據(jù)刑法處罰的刑事經濟類型犯罪案件:
1、虛報注冊資本罪
根據(jù)《刑法》第158條的規(guī)定,犯虛報注冊資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虛報注冊資本的1%以上5%以下罰金。單犯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所謂“注冊資本”,是指公司登記時在主管部門登記的實有資本總額。行為人虛報注冊資本,通常是指實際上沒有資本而謊稱有資本或者只有較少的資本謊稱有較多的資本。
2、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刑法》第159條規(guī)定,犯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或者抽逃出資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所謂犯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是指公司發(fā)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guī)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未轉移財產所有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資,數(shù)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它嚴重情節(jié)的行為。
3、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
《刑法》第161條規(guī)定,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是指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即在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中虛構、捏造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瞞公司的負債、損益、財物狀況變動、利潤分配等情況,使股東和社會公眾無法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犯罪主體是公司。犯本罪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負責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
新《會計法》第四十三條明確指出,“偽造、編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了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外,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4、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
《刑法》第163條規(guī)定,犯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刑法》第163條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是指公司、企業(yè)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授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利益,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5、對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罪
《刑法》第164條的規(guī)定,對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shù)睦?,給予公司、企業(yè)人員以財物的行為,主觀上行為人有要求公司、企業(yè)人員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但不限于此。犯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guī)定處罰。
6、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刑法》第167條規(guī)定,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簽定、履行經濟貿易合同的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在簽定、履行經濟貿易合同的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嚴重不負責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對對方的資信情況不了解,有的是對對方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有無貨源不作審查,盲目簽定合同等等。行為人主觀上對資產的重大損失是過失,就不負責任而言,行為人既有過失的情況,也有故意濫用職權的情況。構成犯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7、偷逃稅金罪
《刑法》第201條規(guī)定,犯偷稅罪,偷稅數(shù)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不滿30%并且偷稅金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6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shù)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guī)定處罰。
所謂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計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金,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8、串通投標罪
《刑法》第223條規(guī)定,串通投標罪,是指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利益,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損害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相互串通投標”,是指幾個投標者抬高標價額以便他們中有人在人為抬高價額的情況下中標,損害招標者的利益;或者幾個投標者相互壓低投標價格,以使其他投標者沒有機會中標;或者在招標人與某個投標人相互串通,事先透露標底,損害其他投標人的利益,犯本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單位犯本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規(guī)定處罰。
9、利用職務侵占財物罪
《刑法》第271條規(guī)定,犯職務侵占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所謂“數(shù)額巨大”,一般是指侵占10萬元以上。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它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托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實施侵占本單位財物的行為,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所謂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這是一種違反公司法的犯罪,是從貪污罪中分離出來的一種職務犯罪。
10、挪用資金罪
《刑法》第272條規(guī)定,犯挪用資金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數(shù)額較大不退還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安煌诉€”指行為人挪用資金后主觀上想歸還,但因揮霍或者其他原因無力歸還而沒有歸還。如果是行為人本來就沒有想過要歸還或者故意隱匿贓款拒絕歸還,則不再屬于挪用資金罪,應以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
挪用資金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從事公務的工作人員。如果是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則不能構成本罪的主體。實施挪用本單位資金行為,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
11、貪污罪
《刑法》第383條規(guī)定,因貪污數(shù)額的不同和犯罪情節(jié)輕重的不同,貪污罪的處罰分為四個檔次:
(1)個人貪污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2)個人貪污金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
(3)個人貪污金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嚴重的處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金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xiàn)、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4)個人貪污金額不滿5000元,情節(jié)較重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所謂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竊取、騙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12、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383條規(guī)定,犯挪用公款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不退還的(89年司法解釋5000-10000元為較大的起點)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扶貧、移民、救濟等特定款物歸個人使用的,按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13、受賄罪
《刑法》第386條規(guī)定,依照《刑法》關于貪污罪的處罰條件、刑罰種類、幅度,對受賄罪加以處罰,具有索賄情節(jié)的,從重處罰。具體地說,犯受賄罪,根據(jù)《刑法》第386條和第383條的規(guī)定,具體的處罰條件和幅度為:
(1)個人受賄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2)個人受賄數(shù)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
(3)個人受賄數(shù)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受賄數(shù)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xiàn),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4)個人受賄數(shù)額不滿5000元的,情節(jié)較重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5)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的受賄數(shù)額處罰;
(6)索賄的,根據(jù)索取賄賂的數(shù)額,從重處罰。
所謂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授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14、行賄罪
《刑法》第390條規(guī)定,犯行賄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jié)嚴重,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扒楣?jié)嚴重”,通常指行賄數(shù)額大、對象多,或者謀取了重大的非法利益,或多次行賄,或在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同時又造成了其他嚴重后果等。
行賄人在被司法機關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
15、私分國有資產罪
《刑法》第396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犯私分國有資產罪,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位處罰金;私分國有資產數(shù)額巨大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私分國有資產罪,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guī)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私分給個人,金額較大的行為?!耙詥挝幻x”,是指單位領導集體決定,體現(xiàn)了單位的意志,以單位發(fā)放獎金、福利等名義,將國有資產分發(fā)給本單位職工。
16、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
《刑法》第397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刑法》還規(guī)定:“本辦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這是指構成一些具體的玩忽職守罪的,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定罪量刑。該條第2款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所謂“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職權或者不正當行使職權的行為。這里的“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代表國家依法在其職務范圍內處理公務的職責和權力。濫用職權,通??梢苑譃閮煞N情況:(1)超越職權,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其職權時,逾越其職權范圍實施的行為。(2)不正當行使職權,即不合理利用職務上的地位或者法律賦予的職權,實施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
所謂“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當履行職責的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1)未履行職責,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實施其職責所要求實施的行為。(2)擅離職守,即行為人在執(zhí)行職務期間,違背其職責義務,擅自脫離工作崗位的行為。(3)未盡職責,即行為人雖然有履行其職責的行為,但并未完全履行職責。
所謂“重大損失”,主要是指:(1)嚴重損害國家在人民群眾中的聲譽,或在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的。(2)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shù)額巨大,或者直接經濟損失雖只是較大,而間接經濟損失特別巨大的。(3)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的,或者人身傷亡雖不太嚴重,但情節(jié)特別嚴重,致使工作、生產受到重大影響的。
17、簽定、履行合同失職罪
《刑法》第106條規(guī)定,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定、履行合同失職罪,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定、履行合同失職罪,是指國家機關中負有簽定、履行合同責任的工作人員,在簽定、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18、搞“帳外投資”罪
“帳外投資”是指未在本單位會計帳簿上予以記載的、已經成為合同約定的投資事項,這部分投資無非是用無形資產或游離于帳外的資產與他方所進行的合同交易。這種交易使得本單位資產極易流失,從而造成本單位會計報表不真實、不完整。出現(xiàn)這種行為的企業(yè),有的是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的結果,簽了合同不交給單位財務部門備案;有的是某些人故意如此,以便為滿足自己私欲而設計的“自留地”。
19、私設會計帳簿、搞帳外帳罪
《會計法》第十六條明文規(guī)定“各單位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業(yè)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帳簿上統(tǒng)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私設會計帳簿登記、核算”。第四十二條對“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并處3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可以處2千員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經濟案件所包括的罪名有很多,這個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經給出了19個相應的罪名,不同罪名所涉及到的立案標準不一樣,量刑標準也會不一樣的,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wǎng)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guī)定是怎樣的
2021-03-19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賠償
2020-11-20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1-22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投資商業(yè)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yè)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