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認為,無處分權人所訂立的處分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理論依據是基于第51條及第132條的規定。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第132條第1款規定:“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于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因此,對財產的處分原則上只能由享有處分權的人行使,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則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但是,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并非必然導致合同無效的后果,只要權利人事后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自訂立合同后取得了處分權,該合同仍然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然而有的人認為,合同法第132條第1款并不屬于強制性規范。因為從我國的物權變動模式來看,采取的是交付主義的物權變動的模式,即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必須有不動產的登記或者動產的交付。況且,所謂強制性規范,是指經濟交易影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國家加以限制的規范。顯然,合同法第132條第1款所規定的情形不在國家加以限制之列。因此,合同法第132條屬于倡導性規范。而合同法第51條籠統地將無處分權人訂立的處分合同歸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忽視了該類合同的特殊情況即善意受讓人與之訂立合同的情況。在善意受讓人基于民事法律行為有償受讓動產且已完全占有該動產的情況下,即使讓與人無處分權,該合同仍為有效合同,無須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
對于善意取得制度,英美法系、大陸法系許多國家均有具體規定。如瑞士《民法典》第714條規定:“以善意將動產移轉為自己所有,并受占有保護的,即使該動產的讓與人無此轉讓權,該善意占有人仍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日本民法典第192條規定:“平穩且公然開始占有動產的人,為善意且無過失者,即時取得其在動產上行使的權利”。此外,德國、法國的民法典,美國《統一商法典》均有類似的規定。我國的物權法尚處于制訂階段,對于其中的合理部分應積極地加以吸收。
對于你提出的“善意受讓人與無處分權人訂立處分合同的效力”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善意受讓人與無處分權人訂立處分合同的通常都是有效的,即使讓與人無處分權,該合同仍為有效合同,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抗環保強制措施怎么處理
2021-02-13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合同是否還有效
2021-03-25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河南省林地承包的程序
2021-01-30拆遷補償獎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越高越好
2020-12-07農村房屋拆遷補償,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有哪些區別
2020-12-06拆遷安置房可不可以在樓市進行交易
2021-02-25深圳動遷政策規定
2021-03-17違法建筑被拆都需要什么程序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