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的后果是什么
債權的轉讓必須通知債務人。各國民法對債權的轉讓是否須經債務人同意或通知債務人存在不同的主張。具體如下:
1、自由主義。德國民法典主張債權原則上可以自由轉讓,不以取得債務人同意或通知為必要要件。美國法實際也是承認合同權利的轉讓無須經過債務人的同意。
2、通知主義。法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主張債權轉讓以通知債務人或經債務人承諾為必要。
3、債務人同意主義。《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全部和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這種規定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過于嚴格,不利于商品交換的發展。而《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兩種立法有所沖突。實踐中如采用債務人同意主義不利于交易便利,如采用自由主義又不利于交易安全。
因此,合同法確定的通知主義既承認了債權轉讓是債權人的處分行為,為債權人的自由處分提供了便利和保護,又保護了債務人不因債權人將債權轉讓于他人而蒙受不測之損害。因債務人向誰清償債務于他并無多大關系。如果因轉讓而使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則原債權人應當承擔。
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構成欺詐嗎
民事活動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債務人在將自己的債務轉讓給第三人時,應當如實向債權人告知第三人的財產狀況,根據被告知的情況,債權人有權同意或者拒絕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務轉讓轉讓行為。如果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虛假的第三方受讓人信息,或故意隱瞞受讓人真實情況,而導致債權人作出錯誤決定的,可構成欺詐。
《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第六十八條指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有什么后果?債務轉讓時如因對方沒有告知義務而帶來損失,受害方可以要求對方彌補自己的損失。面對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不清楚該用哪種方式去處理才比較合適時,可以找律霸網在線律師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女方私自流產違法嗎
2021-01-06嫖娼事后如何認定
2020-12-07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涉外合同如何確定應訴管轄
2020-12-18交通事故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中的“上一年”指哪一年
2021-02-04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