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范圍,是指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并對造成的損害給與賠償的范圍,即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范圍。對行政賠償范圍的概念,應該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其一,它表明的是國家對因其損害的哪些行為負責;其二,國家應當對那些受到損害的權益負責。
我國《國家賠償法》除在第二條對國家賠償作出高度的概括性的規定,即“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1]外,在《國家賠償法》的第三、四、五條中,進一步界定了國家可賠償的侵權行為的范圍和可賠償的損害范圍。對于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主要是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兩方面,而造成行政賠償的前提恰恰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的侵權,所以行政損害賠償也應該從人身權的損害賠償和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兩方面界定。
第一、行政賠償范圍中的人身權損害賠償
人身權是法律基于民事主體人格或身份而產生的一項法律權力,其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屬性,是非財產權。從人身權的原意來看,它是公民人身的自由權之一,即一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則,就可以不受其他干擾,去自由的做他想做的事。一切人都擁有人身權,因此人身權是絕對的,也是專屬的。人身權在我國的《憲法》和《民法通則》中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國的《國家賠償法》在規定行政賠償范圍時,將人身權損害賠償作出明文規定,其中最主要的兩項是人身自由權的損害賠償和生命權的損害賠償。
首先是人身自由權的損害賠償。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拘留和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權的行政強制措施,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由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有定義中可以分析得出來,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政行為主要包括:違法拘留、違法勞動教養、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其次是生命權的損害賠償。我國憲法規定生命健康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即公民依法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剝奪,健康不受非法損害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對生民健康權做出了明文的規定,1988年我國加入《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因此該公約也是我國的法律的組成部分,結合公約和我國國家賠償法,國家在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方面,而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以暴力毆打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死亡、其他行為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上購物的時候要怎么維權
2021-03-03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合同甲乙丙方關系怎么界定
2021-03-19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