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范圍可以說是決定整個行政賠償的結構和基本框架的問題。行政賠償范圍這個法律概念可以在二個層次意義上使用。一是指導致行政賠償責任的原因行為的范圍,或者說,行政賠償責任應當界定在哪些事項上;二是指賠償損失的程度,即是僅賠償直接損失,是否包括間接損失、精神損害等。從我國國家賠償法目前的立法狀況上看,是在第一層次意義上使用行政賠償范圍這個法律概念。我國《國家賠償法》也在第二章中拿出一節逐項列出行政賠償范圍,但無論是對行政賠償范圍的理解,還是對行政賠償范圍內容的界定上,我國的行政賠償都有些范圍太過窄小,而綜看世界潮流的發展,擴大行政賠償范圍已是國家賠償法不容回避的選擇。在這里,我對理論界比較熱點的幾個問題進行逐一的探討。
(一)將其他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賠償范圍
對抽象行政行為能否賠償,一直存在爭議,我認為,應當將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賠償之內。
1、在現代社會,以抽象行政行為的形式侵害公民財產權的案件并不少見,例如,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項規定的違法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行為就常表現為其他抽象行為,通常是縣、鄉政府發布公告,要求征收費用或強制捐獻。如果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賠償訴訟之外,那么對于因這種不合理的抽象行政行為導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權的損害就不能得到賠償,就可能出現行政機關借此規避法律,采用抽象行政行為實施違法的現象。
2、應當注意的是,列入行政賠償訴訟是的抽象行政行為是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對于行政立法,即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頌布的行政法規、規章不在行政賠償范圍之內。因為我國法律并沒有賦予法院對行政立法行為的司法審查權,而大多數國家也都將行政立法行為排除在行政賠償范圍外。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政立法,而屬于行政機關行使職權行為,其除了在適用對象上比具體行政行為廣外,其他性質均與具體行政行為無異。由于它不是行政立法活動,在實踐中一般沒有多少具體的法律法規對這種行為的程序、權限等作出嚴格規定,因此,容易導致濫用而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為切實保障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監督政府活動,將其他抽象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納入國家賠償范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年限是多久
2020-11-16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11留置權消滅的原因怎么規定
2020-12-23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哪些情況下可以中止行使探望權
2020-12-29沒領結婚證能要回彩禮嗎
2020-12-12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美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啟發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