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效,指一定的事實狀態經過一定的時間,將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制度。此項制度“利用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設定對權利或義務主體有利或不利的法律效果,鞭策、督促權利或義務主體盡快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時效有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兩種。取得時效一般指取得領土占有權或財產所有權的時效。
消滅時效,亦稱訴訟時效,指權利所有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持續一定時間后,該權利歸于滅失的制度。如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蔽覈?a href='http://www.sdjlnm.com/peichang/2.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時效即為消滅時效。
《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1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逼渌麌业膰屹r償法也均規定有類似的時效。這樣規定有利于穩定社會關系,有利于國家機關開展工作,從而有利于合理合法地保障賠償請求人的權益。如果等到國家行政侵權或司法侵權事實所造成的社會關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質,再行使請求權,可能造成社會關系的再度混亂,也不利于有關機關調查取證,盡快解決問題。
“時效為兩年”,即從某年某月某日至第三年的該月該日。如從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7月1日;“時效為兩年”的起算時間,既不從受害人受侵害之日開始計算,也不從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而是從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受害人在確認后仍被羈押的期間不計算在內;“時效為兩年”,是指受害人必須在兩年內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一旦提出了請求,進入協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后,即按協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的法定期限進行,不需要再考慮兩年時效;“時效為兩年”,超過兩年才提起請求怎么辦?《國家賠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目前均無規定。
對于超過兩年時效提出國家賠償請求者,可參考最高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賠償請求人超過請求國家賠償時效提出請求的,賠償義務機關應予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駁回其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未通知債權人怎么辦
2021-02-21隱名股東的權利
2021-02-02工傷鑒定下來后怎么領鑒定報告
2020-11-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廣東省工傷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
2020-12-13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