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債務合同中債務人玩“失蹤”
劉某因購房而向付某借款16萬元,并出具借條一張,約定取得房產證后歸還借款本息。時隔1年后,付某得知劉某已在兩個月前將新購的房屋過戶給他人,但沒有按約歸還自己欠款,且全家下落不明。付某隨后多次電話聯系并找尋劉某住處均無果。付某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提前解除與被告的借款合同,返還借款本金并賠償損失。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認為,雖然雙方當事人將借款歸還期限約定為“辦理房產證后”,但被告在未告知原告的情況下,無故離開住所地下落不明且無法取得聯系,系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再履行還款義務,構成預期違約,遂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借款本金及銀行同期貸款利息。
律師說法:
現實生活中,債務人為達到惡意逃債的目的而“玩失蹤”的現象經常發生,由于受訴訟時效或借款期限約定等限制,往往給債權人主張權利帶來很大麻煩。本案中,法院根據原告的舉證,表明借款已實際交付,而被告已離開住所地并下落不明,而且經公告送達等方式均無法找到被告下落,這些行為足以表明其已不想再履行還款義務,完全符合預期違約的法律要件,故法院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借款并賠償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在適用預期違約制度維護自己合法權利時,應當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存在預期違約情形。比如借款合同等憑證要記載明晰、約定明確,否則將承擔對己不利的后果。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消滅,但其消滅是溯及既往,還是僅向將來發生,各國的立法不盡相同。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始消滅,即溯及合同成立之時消滅,發生與合同從未訂立相同的后果,承認合同解除有溯及力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合同解除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最新企業破產法全文
2021-03-11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贈與股權需要在工商備案嗎
2021-02-17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怎么寫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