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吸納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規(guī)定的精華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合理因素,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本文依據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擬就不安抗辯權的法律性質及其適用問題進行探討。我國合同法所規(guī)定的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yè)信譽,或者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危及到自己債權的實現時,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在合理期限內對方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時,可以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的立法本意,是法律賦予當事人依法享有“中止履約權”和“合同解除權”兩項不安抗辯權利。由此可見,該法所規(guī)定的不安抗辯權在性質上并非與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一樣,僅屬于延期的(一時的)抗辯權,它同時還具有消滅的抗辯權屬性,并具有留置擔保的性質。依合同法規(guī)定,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的四種法定情形之一的,即可行使中止履約權,將自己的給付暫時保留并有權對抗對方的履行請求,以防止因自己履約后對方不能對待給付而造成損失。權利人中止履行后,不安抗辯權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消滅的抗辯權,權利人依法可以進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權,消滅對方的履行請求權和合同關系。實踐中應注意的是,不安抗辯權在抗辯性質上具有延期性和消滅性的雙重屬性,因此,權利人行使此項抗辯權的法律效力并非僅限于可以中止履行,而是可能發(fā)生二次法律效力(產生二次法律后果):一是中止履行,即權利人可以依法中止履行自己的債務并通知對方,促使其及時提供適當的擔保。若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擔保的,權利人應即時恢復履行;二是解除合同,即權利人依法中止履行后,若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債務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則權利人可以單方解除合同,消滅合同的履行效力并免除自己的給付義務。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適用不安抗辯權制度,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注意和研究:一、“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的認定問題。合同法采取列舉與概括相結合的辦法界定了不安抗辯權的適用范圍,由于法律對于“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的其他情形”并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需要最高法院及時作出司法解釋予以明確,以便于統一執(zhí)法。根據合同法立法精神和不安抗辯權的內涵要求,筆者認為,所謂“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嚴重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倒閉;(2)身負巨額債務,有多個合同義務不能按期履行;(3)惡意經營、私分或壓價出售財產,以致財產顯著減少,難為對待給付;(4)因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履約的特定物(不可替代物)滅失,而不能履行;(5)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一女兩嫁”,將約定交付的特定物賣與他人,以致履行不能;(6)承攬合同中承攬人簽約后喪失履約的行為能力,不能按約定親自完成工作成果;(7)勞務(雇傭)合同中提供勞務的當事人簽約后喪失履約的行為能力;(8)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危及先履行方債權實現的其他情形。實踐中,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認定屬于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據此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依法支持其不安抗辯主張。二、“合理期限”的界定和適用問題。依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guī)定,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權利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由于法律對于“合理期限”的上限(具體時間)并未明確,以致實踐中對此認識與理解不一。同時,還影響到權利人及時行使合同解除權,而使此類合同關系可能長期處于懸而未決的不確定狀態(tài)。因此,亟待最高法院對“合理期限”作出司法解釋,以便于統一執(zhí)法和規(guī)范司法操作。根據合同法立法精神和合同自由原則,并參考國外的有關立法例,筆者認為,對“合理期限”的界定,宜采取當事人約定與司法解釋確定相結合的辦法,即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釋,將此期限的具體時間確定為30日。同時,應當允許當事人自行約定“合理期限”的具體時間。即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在中止履行時,可以根據合同的性質與對方當事人通過協商約定“合理期限”的上限。當事人雙方約定合理期限的,其上限不受30日的限制。且只有在當事人雙方未約定合理期限的具體時間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合理期限為30日的規(guī)定。這樣,既便于統一執(zhí)法和司法操作,又利于促使對方及時提供適當的擔保,同時還利于保障權利人及時行使合同解除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zhí)業(yè)證號:
13709201510665769
山東一山律師事務所
簡介: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大學雙學士,律師執(zhí)業(yè)近五年,做事細心謹慎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已經認定工傷但發(fā)現不存在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20可主張哪些工傷賠償,怎樣獲取工傷賠償
2020-11-19離職之后可以仲裁雙倍工資嗎
2021-03-14公司法董事會決議表決經過幾人同意
2020-11-25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個體診所助理醫(yī)師獨立執(zhí)業(yè)如何處罰
2021-01-13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zhí)行主體是誰
2020-11-23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保險合同全部是附和合同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