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貸有哪些社會危害性
1、引發治安、刑事案件及群體事件。一是易引發治安案件及群體性事件。“高利貸”行為人眼看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債務,索性卷款潛逃,溜之大吉。終會導致急于要錢的債權人集中對莊家的住宅、財物等進行沖、砸、搶,甚至發生傷人事件,將事態擴大成群體性事件。二是易引發刑事案件。由于高利貸本身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為了取更多的利潤,放貸人員在借貸者無法支取高額利息或者本金時往往會使用語言威脅、非法拘禁甚至動用黑社會組織逼債,極易引發搶劫、傷害、殺人等惡性案件。
2、長期的高利貸極易產生黑惡勢力。高利放貸者往往糾集一幫膽大且有前科劣跡的社會閑散人員,專門負責追要欠款,對于到期無力還款的借貸人,便威脅恐嚇、糾纏斗毆或非法拘禁,有形成黑惡勢力團伙之趨勢,給社會穩定帶來極大的危害。
3、危害社會經濟秩序。目前我國在銀行貸款方面存在門檻過高、手續過多等弊端,合法籌資渠道的不通暢迫使一些個人和單位以高于銀行幾倍、幾十倍的利息去借高利貸。雖然高利貸有時確能解決一些個人和單位的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借貸行為不僅會損害國家的金融市場秩序,而且會損害國家經濟的發展。
民間借貸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高利貸卻給人們生活和社會安定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高利貸的利息約定過高,造成借款人負擔過重。
(二)高利貸催收含有暴力性質,破壞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三)高利貸行為的隨意性,存在較大的風險,因借款不能按時歸還而引發的糾紛和案件有所增加,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四)高利息也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導致企業資金使用進入惡性循環。
由于高利貸有主體分散,個人價值取向、風險控制無力等特點。高利貸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一些利率奇高的非法高利貸,經常出現借款人的收入增長不足以支付貸款利息的情況。當貸款拖期或者還不上時,出借方經常會采用不合法的收債渠道,如雇傭討債公司進行暴力催討等。于是,因高利貸死亡。家破人散、遠離他鄉、無家可歸的現象數不勝數。這些人已經被高利貸吸去了最后一滴血,往往都是身無分文,在外流浪,也成為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由于民間“高利貸”利率普遍高于銀行基準利率,受利益驅動。一部分人便將自有資金用于民間借貸,對地方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信用社)吸收存款造成很大壓力。又由于其貸款機制靈活、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銀行信貸的沖擊。另外由于民間“高利貸”多為私人之間的協議,大多沒有信貸擔保和抵押,而且對借款人的資信僅憑個人的主觀判斷,主觀性和隨意性很強,對風險的產生也無從控制,因此隱藏了極大的風險。如果借款人不能歸還貸款,對貸款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甚至是終身的。因而極易沖擊正常的金融秩序。
正因為高利貸有上述各種危害,所以以往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學術著作,都將高利貸描畫為面目猙獰,充滿血腥,吸盡農民脂膏的惡魔。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高利貸用于日常生活也有其積極的方面,它至少使難以為繼的農民暫時渡過難關,延續生命。也只有生命得以延續,才能談得上維持家庭生產。
由于高利貸盤剝過狠,極大地摧殘了農村地區的生產力,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所以在抗戰時期中共在根據地實行了減租減息運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志強律師,1983年5月出生,系石家莊第一看守所法律服務辦公室常駐律師、法律顧問,石家莊律澤法律特約法律顧問,北京融吧金融特約法律顧問,河北省司法廳直屬律所——河北時代經典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專職律師,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辦案認真負責,恪守職業道德,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當事人的一致好評。擅長死刑辯護、經濟犯罪辯護、財產犯罪辯護、涉黑涉惡辯護、暴力犯罪辯護、詐騙犯罪辯護以及金融借貸、婚姻家庭等民事糾紛,服務熱線:15373982619(微信同)。
信用卡違約金可以減免嗎
2020-11-24增加注冊資本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8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三維標志有哪些禁用條件
2021-01-03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產品質量投訴書怎么寫呢
2020-11-08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怎么可以讓另一方沒有探視權
2020-12-14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公辦學校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5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2021-02-18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