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追責制度
《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在《國家賠償法》中,對什么是國家賠償法的追責制度,沒有明確定義和相關的司法解釋。因此,在賠償案件在實踐中,往往難以適用。然而在國家賠償案件中,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工作人員,對當事人造成的損失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給賠償請求人的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例如:內蒙呼格吉勒圖國家賠償一案,雖然此案再審被改判無罪,司法機關最終糾正了錯案,正義得以申張。但是,接下來還需要讓我們查一下當年辦錯案件的相關人員,是如何被問責,同時,更最重要的是必須查清,到底具體辦案的相關人員究竟是疏忽大意,還是瀆職犯罪。只有對相關責任人的疏忽錯誤一查到底,才能讓辦案人員徹底明白,避免草率敷衍,避免玩忽職守,最后只能是草菅人命。
二、申請國家賠償的期限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三、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期限
賠償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因案件情況復雜,三個月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一個月;仍不能作出決定需要再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再延長的時間最多不得超過三個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請求國家賠償法定期限是兩年,在實踐中,大家申請國家賠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申請國家賠償期限,以免錯過時間。當然關于法定期限的計算也規定了中止時效的原因等問題。這些規定是合理的,同時也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人性化。國家賠償相關規定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帶來的人身損害。但是在這里,律霸網的小編也要著重的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我們符合申請國家賠償的條件,那么應當及時在請求時效內申請國家賠償來進行維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報送什么文件
2020-11-23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勞務外包的意義
2021-03-22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八條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