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都有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
《規定》共二十七條,主要內容包括:一、明確了賠償監督程序的適用范圍,即本規定僅適用于對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監督,行政賠償案件的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賠償監督有三種形式,包括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人民法院內部監督、人民檢察院監督;二、規定了申訴受理和審查程序,明確了申訴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或者其承繼者,制定了申訴立案的條件及審查申訴案件的原則、方式、期限、處理意見;三、明確了人民法院決定重新審理的情形,強調人民法院對生效賠償決定內部監督是國家賠償監督的重要途徑;四、確定了對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的處理方式,凸顯人民檢察院對生效賠償決定的法律監督職能;五、規定了重新審理程序,細化了人民法院重新審理賠償案件的原則、方式、期限、處理意見,確立了重新審理賠償案件一般遵循賠償委員會審理程序的規則;六、規定了幾種程序事項的處理,對申訴審查、重新審理期間出現的應當中止、終結的情形進行了列舉,明確了撤回申訴、撤回賠償申請的除特殊情形外不允許重復申訴、申請。[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導原則
在《規定》起草過程中,我們主要堅持以下幾項指導原則:一是嚴格遵循立法精神,立足于司法解釋的功能定位。《規定》嚴格按照《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的精神進行起草,確保司法解釋的內容符合立法宗旨和目的。二是充分保障申訴權。國家賠償法修改前,賠償申訴一般理解為是一種憲法性的民主權利。這次制定司法解釋,將申訴權利的行使落到實處,暢通申訴渠道,保障權利行使,促使申訴問題遵循法定渠道解決。三是規范賠償監督程序,提高程序的正當性、可操作性。司法解釋力求對監督程序各個節點的問題均明確加以規定,一方面對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加以引導,一方面加強對司法行為的規范和約束。四是平衡依法糾錯與維護賠償決定既判力之間的關系。司法解釋將原賠償決定實體上和程序上的嚴重錯誤進行列舉規定,符合條件的就應決定重新審理,使監督程序發揮依法糾錯的功能。同時,為了維護生效賠償決定的穩定性、權威性,司法解釋對申訴的次數等進行了規定,將監督程序限定為一種特殊的救濟程序。五是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見。注意聽取國家賠償審判一線法官的意見,注意吸收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在充分溝通、討論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兼收并蓄。[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體例特點
《規定》在體例上既按照程序推進的先后順序排列,又體現了既總又分的特點。首先總體規定了賠償監督的提起主體、監督對象、提起方式,即提起主體是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或者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監督對象是賠償委員會的生效決定;提起方式是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重新審理或者決定直接審理、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意見。該規定以列舉方式明確了適用范圍,對《規定》全篇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之后分三種途徑規定了申訴審查程序、法院內部監督啟動程序、檢察院監督啟動程序。當然,對于實踐中案件數量最多的申訴案件規定的條款較多,涉及申訴的主體、申訴立案的條件及審查申訴的原則、方式、期限、處理意見等。最后是啟動監督程序后的處理程序,即申訴審查后可能駁回申訴或者重新審理,法院、檢察院啟動監督程序進入重新審理,以及重新審理程序,這是賠償監督程序賦予申訴人再次爭取自身權利及法院、檢察院糾錯功能的體現。在程序的具體規定里又采用了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則,先規定通常情形下應該的做法,再規定特殊情形下的做法,如申訴案件的受理一般情形下有三項條件,但同時規定了在四種特殊情形下申訴案件不予受理;又如一般情形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審限應該連續計算,但特殊情形下應當中止或者終結審查或者審理。
二、具體法規
為了保障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申訴權,規范國家賠償監督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國家賠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本規定予以處理:
(一)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確有錯誤,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
(二)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重新審理,以及上級人民法院決定直接審理的;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發現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意見的。
行政賠償案件的審判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申訴審查期間,不停止生效決定的執行。
第三條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后,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賠償請求人死亡,依法享有繼承權的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申訴的,申訴效力及于全體;但是申請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效力不及于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其他繼承人。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機關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第四條賠償請求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代為申訴。申訴代理人的范圍包括: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賠償請求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賠償請求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賠償義務機關可以委托本機關工作人員、法律顧問、律師一至二人代為申訴。
第五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訴狀。申訴狀應當寫明申訴人和被申訴人的基本信息,申訴的法定事由,以及具體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書寫申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二)身份證明及授權文書。賠償請求人申訴的,自然人應當提交身份證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提交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書、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賠償義務機關申訴的,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委托他人申訴的,應當提交授權委托書和代理人身份證明。
(三)法律文書。即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及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書等法律文書。
(四)其他相關材料。以有新的證據證明原決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為由提出申訴的,應當同時提交相關證據材料。
申訴材料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訴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及補正期限。補正期限一般為十五日,最長不超過一個月。申訴人對必要材料拒絕補正或者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補正的,不予審查。收到申訴材料的時間自人民法院收到補正后的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申訴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訴材料之日起七日內予以立案:
(一)申訴人具備本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受理申訴的人民法院是作出生效決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
(三)提交的材料符合本規定第五條的要求。
申訴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應當及時告知申訴人。
第七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賠償委員會駁回申訴后,申訴人再次提出申訴的;
(二)賠償請求人對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作出的決定不服,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在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發生法律效力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
(三)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對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
(四)賠償請求人對行使偵查、檢察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主管機關、監獄管理機關作出的決定,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申請復議后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或者復議機關已作出復議決定,但賠償請求人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在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相關決定生效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訴的。
第八條賠償委員會對于立案受理的申訴案件,應當著重圍繞申訴人的申訴事由進行審查。必要時,應當對原決定認定的事實、證據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
第九條賠償委員會審查申訴案件采取書面審查的方式,根據需要可以聽取申訴人和被申訴人的陳述和申辯。
第十條賠償委員會審查申訴案件,一般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處理,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重新審理: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決定的;
(二)原決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決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決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五)原決定遺漏賠償請求,且確實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的;
(六)據以作出原決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七)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八)原審理程序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十二條申訴人在申訴階段提供新的證據,應當說明逾期提供的理由。
申訴人提供的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決定認定的基本事實或者處理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
第十三條賠償委員會經審查,對申訴人的申訴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申訴人主張的重新審理事由成立,且符合國家賠償法和本規定的申訴條件的,決定重新審理。重新審理包括上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直接審理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
(二)申訴人主張的重新審理事由不成立,或者不符合國家賠償法和本規定的申訴條件的,書面駁回申訴。
(三)原決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賠償申請錯誤的,撤銷原決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法審理。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認為需要重新審理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發現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有權決定直接審理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
第十五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直接審理,并將決定書送達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
第十六條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適用國家賠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關于賠償委員會審理程序的規定;本規定依據國家賠償法和相關法律對重新審理程序有特別規定的,適用本規定。
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應當另行指定審判人員。
第十七條決定重新審理的案件,可以根據案件情形中止原決定的執行。
第十八條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采取書面審理的方式,必要時可以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情況、收集證據,聽取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申辯。有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情形,或者賠償委員會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組織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公開質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賠償監督事宜越來越重視了,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的財政支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骨折出院多久傷殘鑒定
2020-11-25沒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工傷可以認定嗎
2021-02-25已經抵押給別人的房產還能做訴前保全嗎
2020-12-09買賣雙方的合同中明確約定支付定金,一方違約定金罰則如何適用
2021-03-12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農民工工傷賠償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3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撫恤金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嗎
2021-01-03事實勞動關系確認糾紛
2021-01-13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