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企不分,司法職能與行政職能不分,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一旦破產,國家不會直接出錢安置職工,而地方政府卻要負責職工的安置、分流、培訓,所以,怎樣減少這方面的壓力是地方政府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寧可損害別人利益,也要保一方平安這一狹隘地方保護主義的思想根源。在我國大量的國有企業破產的決定實際上是企業與一系列行政管理部門協調與權衡的結果。在破產程序開始后,法院在破產案件處理中也要受到行政性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法院對行政文件的適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我國被列入“企業優化資本結構”計劃的111個城市的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必須適用國務院文件的特別規定。當前在我國,有的地方政府簡單地將破產當作解決債務問題的主要手段,一哄而上搞破產。有的地方甚至將它作為一條搞活企業、搞好地方經濟的經驗來推廣。在企業破產時,將企業職工的工資、福利、安置費等列入第一順序優先受償,債權人的債權往往被懸空。這樣做,最終不是破債務人的產,而是破債權人的產,破銀行的產,損害的是國家的整體利益。
二、破產法不夠健全、破產制度亟待完善
(一)在破產申請方面,盡管破產法也規定了債權人可以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但缺乏實現這種權利的機制,實踐中可操作性差,債權人很難真正實現這一權利。債務人的生產經營狀況、盈虧狀況一般處于保密狀況,是否嚴重虧損,債權人一般不得而知,從而無法及時申請債務人破產,而等進入破產程序,往往已是債務人財產所剩無幾,或已被轉移殆盡時,債權人的損失已難以挽回。
(二)擔保權益難以保障。擔保權益難于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文件對職工安置費和擔保權益實現的清償順位的規定。1996年國務院492號文件規定:已被抵押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仍可以用于支付企業職工下崗安置費。而對于大多數國有企業來說土地使用權上設定的擔保權益是他們唯一可以實現權益。土地使用權變現后在支付了職工安置費后往往所剩無幾。因此,這一規定常常使有擔保的債權人淪為事實上的無擔保債權人。二是大量擔保權被認定為無效。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債務人所在地法院也傾向于認定擔保權無效。同時,仍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法院也不愿執行擔保權益。
(三)在財產清算方面,由于法律規定的清算組成員中沒有債權人代表,而且清算工作與清算組成員所在部門利益沒什么聯系,因而許多成員對債權人的利益并不關心。甚至一些清算組成員(如企業主管部門)對破產企業、部門、地方利益考慮甚多,在清理、估價、財產處理等方面難以公平、公正,債權人的利益很難得到應有的保障。
(四)債權人會議權利過弱,債權人之間權利不平等。我國《破產法》對債權人會議的權利僅規定了三項:審查和確認債權;通過和解協議草案;通過破產財產的處理和分配方案。破產財產實質上是債權人的財產,對于破產財產的實體權利的處理,只有債權人才有權決定。債權人會議作為表但債權人集體意志的機構,應在破產程序中擁有更大的權利,如對清算組行為的檢查和起訴權。然而在實踐中,債權人會議權利過弱,債權人之間的不平等現象大量存在,主要體現在:大小債權人不平等,大債權人如銀行可以利用手中的核呆指標與地方政府作交換,來確保債權的清償;本地和外地債權人不平等,法院往往更傾向于保護本地債權人的利益;中央和地方債權人不平等。這些或明或暗的不平等現象的存在,使部分債權人的利益更容易受到損害。
(五)在破產財產分配方面,破產法規定了分配順序,但有關
標準不明確,給一些人侵害債權人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地方破產費用提取過高,清算組、評估機構等在破產清理中高收費、亂花費,大發“破產”財,有的企業的職工安置費數額、比例之大十分不合理,使可供分配的財產所剩無幾,債權人損失嚴重。
(六)破產法缺乏對破產違法行為的制裁措施?,F行法律關于破產違法責任的規定弊端較多,除構成犯罪外,對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只給予行政處分的制裁顯然太輕。同時,因為沒有相應的經濟責任,使債權人的損失得不到賠償?,F行法律關于破產違法的責任只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難以解決破產案件中復雜的程序和實體問題。現行刑法對故意轉移、隱匿財產的嚴重違法行為打擊不力,這也是目前債務人逃債現象普遍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七)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規范、公平的產權交易、財產拍賣市場。破產財產的變賣、轉讓困難,秩序混亂,價格難以體現價值。尤其是對固定資產和土地的評估變賣,往往是由政府撮合成交,交易行為隨意性大,往往是低價處理破產財產,變相抽逃資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常常是從破產財產中額外拔出一部分來安置職工,實際上等于用債權人的錢負擔了破產企業的職工安置。
三、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現象比較嚴重。侵害債權人權益的現象,有許多是有關部門、企業肆意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所致,如《破產法》第37條規定:“清算組提出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經債權人會議討論通過,報請人民法院裁定后執行。”而地方一些法院不經債權人會議討論就直接裁定破產財產的分配方案,故意違背這一規定?,F行《破產法》規定,企業破產案件由債務人所在地法院受理,一審即為終審,一律不得上訴,這也導致執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一些地方法院為袒護本地人利益,而不惜損害國家銀行和外地債權人的利益,對債權人行使權利設置重重障礙。由于缺乏有效監督,致使破產案件的處理存在嚴重的隨意性和不公正現象,一些違法行為難以受到追究,法律起不到應有的懲戒、警示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款發放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3-11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怎么處理
2021-02-21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交通事故車物定損要注意什么
2020-12-07交通事故如何處理及交通事故處理技巧
2020-11-25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四個管理辦法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20中國土地承包年限是什么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