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要件
1、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應當具備的條件有:
(1)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沒有履行行政決定;
(2)已經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
(3)申請執行的時間在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十日后且在自當事人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限結束之日起三個月內。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后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產的,向不動產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后,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并載明下列事項:
(一)履行義務的期限;
(二)履行義務的方式;
(三)涉及金錢給付的,應當有明確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四)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和申辯權。”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當事人收到催告書后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記錄、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經催告,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決定,且無正當理由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強制執行的理由和依據;
(三)強制執行的方式和時間;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在催告期間,對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隱匿財物跡象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立即強制執行決定。”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催告書、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絕接收或者無法直接送達當事人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八條是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一般程序的規定。
1、總括性規定
《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四條是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一般程序的總括性規定。根據該條規定,行政機關成為強制執行主體應當具備3個條件:
第一,法律明確授予該行政機關行政強制執行權。
第二,該行政機關已經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存在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是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
第三,當事人未在該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自行履行相應的義務,這是啟動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的必要條件。
2、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一般程序
根據《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一般包括4個步驟:
1.催告程序(《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五條)
催告,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其義務時,行政機關通過法定形式向其發出通知,告知并催促其自覺履行,并告知其不自覺履行將產生的不利后果。催告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催告書應載明4項內容:
①履行義務的期限;
②履行義務的方式;
③涉及金錢給付的,應當有明確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④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和申辯權。
催告的目的在于督促當事人自覺履行義務,并在行政強制執行決定作出前給予當事人一次自覺履行的機會,以彰顯《行政強制法》對當事人主動性的尊重。
并不是所有強制執行都要經過催告,根據《行政強制法》的規定,無須催告的例外包括兩種情形:
第一,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準應當告知當事人。
第二,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場所的遺灑物、障礙物或者污染物,當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機關可以決定立即實施代履行;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事后立即通知當事人,并依法作出處理。
2.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六條)
正當程序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對任何人作出行政決定之前,尤其是對其作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要聽取其陳述和申辯。在行政強制執行決定作出前,賦予當事人陳述權和申辯權,既為當事人提供了一次在行政執行程序中的救濟機會,也為行政機關提供了發現并更正行政決定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和瑕疵的機會,有利于防止行政機關單方面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以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對于《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六條,應當從3個方面理解:
第一,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是行政機關的義務,除非當事人自愿、明確地表示放棄該項權利,行政機關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者阻礙當事人行使陳述權和申辯權。
第二,行政機關必須客觀、充分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記錄、復核。認為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第三,行政機關應當根據采納當事人意見的實際情況,對行政處理決定作出調整,但不得因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而加重對其不利的處理。
3.作出行政強制執行決定(《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七條)
根據《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行政強制執行決定作出應當具備3個條件:
第一,行政機關已經履行了催告程序;
第二,催告期限屆滿,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
第三,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義務且沒有正當理由。
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并載明5項內容:
①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②強制執行的理由和依據;
③強制執行的方式和時間;
④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⑤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間,對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隱匿財物跡象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立即強制執行決定,而無須等待催告書中載明的履行義務的期限期滿。這樣規定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將可供執行的財產轉移或隱匿導致行政機關無法強制執行,從而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更大的損害。
4.送達催告書和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行政強制法》第三十八條)
送達是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將催告書、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送交當事人的單方行為。送達雖然只是一種通知行為,卻是行政強制執行的必經程序。如果催告書和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無法以法定途徑送達當事人,行政強制執行將無法展開。
對于催告書、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原則上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以保障當事人及時知悉行政強制執行程序的進展程度,便于其行使陳述權和申辯權。當事人拒絕接收或者無法直接送達當事人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除直接送達外,《民事訴訟法》第七章第二節還規定了其他5種送達方式,即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和公告送達,具體采取何種途徑,由行政機關視具體情況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會的列席人有什么權利
2021-03-15公司并購和收購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21-03-24消費者投訴方法是什么
2021-01-10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門面房拆遷補償費用主要有幾項
2020-11-26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不簽協議一直當釘子戶嗎
2021-02-09城市的舊房拆遷,補償能參考附近房價給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