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還債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2011年5月,周某因需錢急用,通過朋友姜某的牽線向某銀行貸款3萬元。同年11月周某與丈夫付某協議離婚后外出打工,一直未歸還借款。某銀行遂讓姜向周某催款,因無法聯系周某,姜某便代周某還清了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之后,姜某向周某催討未果而形成糾紛。
替人還債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周某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到一定利益,致使姜某遭受損失,雙方形成了不當得利之債,此案應適用不當得利的規定,判決周某返還所得不當利益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
所謂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律規定或約定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所謂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
本案中姜某的代付行為使得周某與某銀行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對周某而言,其已實際占有、使用該筆借款,但姜某代其向某銀行履行還款義務,從而間接地使周某在事實上獲得了一定財產利益。本案中的周某作為債務人負有還款的義務,其占有的財產利益本應減少而未減少,可視為利益的消極增加。
對于姜某而言,代周某還款使其財產利益受到了損失。在本案中,周某與某銀行之間是合同之債,姜某既不是借款合同的相對人,也不是擔保人,并無償還借款的義務。姜某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替他人還債,其動機在此暫且不論,但其財產利益受損失是不爭的事實。本案中,只要有姜某的代付行為就有周某的受益,姜某不代其還款,周某就無從獲得利益。因此,兩者之間存在有牽連的因果關系。
姜某代周某還款使周某受益并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本案屬于給付型不當得利,而且是“給付目的不達”的不當得利。姜某的給付行為是以實現將來周某向其還款為目的,但之前雙方并沒有債務債權關系,周某在被動消滅債務(受益)之后并未向姜某還款,致使姜某的給付目的不能按其意圖實現,周某的受益欠缺保有該利益的正當性,因此構成了不當得利。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欠債還錢一般來說是非常應當的,如果在一定的期限之內不能夠進行償還的情況,一般來說應當先通知另一方,由另一方同意之后才可行。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名譽侵權怎么處罰
2021-02-15自媒體配圖侵權怎么處理
2021-03-04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司機怎么與傷者簽免責條款呢
2021-03-16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