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騙撫養非親生子女是無因管理嗎
受欺騙撫養非親生子女,不是無因管理,生父母采取欺騙手段,讓非親生子女生母之配偶相信該子女為其親生子女,并為之提供撫養費用,侵害了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的財產權和人格權,應對其承擔侵權民事賠償責任。
被欺騙的人可以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第一,撫養子女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并非基于當事人之合意,故將欺詐性撫養行為定性為因無當事人之合意而無效,不甚妥當。再者,根據法理,當事人無合意并非導致行為無效,而是行為的可撤銷或效力待定。此外,欺詐性撫養是撫養人與被撫養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系,而欺詐人本人并非撫養關系當事人,故認定因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欺詐致使某一行為無效,也與法理不通。
第二,就欺詐性撫養結果來說,無撫養義務人承擔了有撫養義務人的撫養義務,將其歸屬為撫養義務人獲得之不當得利,似乎合理。但是,欺詐性撫養強調主觀之惡意欺詐與客觀不當利益之獲得的二者結合,而不當得利說僅指出了行為后果的性質,不能概括行為本身的性質,故僅以不當得利定性欺詐性撫養關系,不甚全面、準確。
第三,無因管理強調無因管理人須知其“無因”而為管理,而事實上欺詐性撫養在進行管理時,是事出有“因”,即是在受他人的欺騙下,將他人的親生子女當做自己的親生子女予以撫養。所以,以無因管理定性欺詐性撫養也不甚妥當。
第四,用侵權責任法理論來解釋欺詐性撫養較為合理。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事權益包括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就欺詐性撫養來說,其不僅侵害了無撫養義務人的人格權,尤其是名譽權,也實際造成了無撫養義務人的經濟利益受損,再加之其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有過錯、有損害結果發生以及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同時也為無撫養義務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法理支持,故對于欺詐性撫養可按侵權責任法理論來定性和處理。
無因管理是針對財產標的的,如果撫養非親生子女的,其實是一種侵權行為,因為撫養人受到了欺騙,當事人是可以要求欺騙者給予損害賠償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錯誤執行判決,能獲得民事司法賠償嗎
2021-02-14公務員不揭發違法犯罪是否有罪
2021-01-13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嚴重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4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反抗家暴錘殺丈夫,法院會輕判嗎
2021-02-19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婚內投保婚后保險單是否要分
2021-03-22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掛車僅買商業三者險如何理賠
2020-12-05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戶主為國家干部戶主代表全家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