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shù)美呐e證責任分配
一般認為,對于不當?shù)美e證責任應由被告負擔
案情介紹
駱某在某銀行存款79萬余元(憑密碼取款)。2000年10月30日,周某從該賬戶中取款2次,合計9.5萬元。之后,駱某又在該賬戶存、取款數(shù)次。周某取款時,在取款憑條的印鑒一欄中,同時簽名為駱某、周某,并在憑條上注明了存折密碼。駱某在一審庭審中,對于存折如何會在周某手中表示“不清楚”,并稱曾多次向被告催討,但被告拒不歸還,要求被告返還9.5萬元。被告辯稱,當時是原告把存折和密碼交給他,才從原告存折賬戶中取出9.5萬元,且該款是原告用于償付所欠借款。
審判結果
一審法院認為,該款的所有權應屬原告。被告占有該款應當具有合法依據(jù),其主張取款系原告償付欠款,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因此,被告占有該款構成不當?shù)美瑧颠€原告駱某9.5萬元。
二審法院認為,從取款憑條上注明存折密碼及取款過程可以推斷出,被告從原告的存折中取款是經(jīng)過原告同意的,是原告交付了存折并告知了密碼。因此,事實上存在原告給付被告款項的行為。但鑒于被告主張原告的交付存折和密碼的行為是歸還先前所欠借款,即給付目的在于消滅原債務,而非產(chǎn)生新的債權,故原告應當就給付義務不存在或給付錯誤之事實負舉證責任,原告未能證明,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結果。因此,本案并不構成不當?shù)美K炫袥Q:撤銷原判,駁回駱某的訴訟請求。
法理評析
本案是一個利用證明責任法進行裁決的典型案例。那么,誰負有本案的證明責任,誰應當承擔不利的訴訟結果?
(一)不當?shù)美讣囊聦嵑妥C明對象
不當?shù)美麨閭陌l(fā)生原因之一,也是審判實務中常見的案件類型。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不當?shù)美臉嫵梢ǎ?1)一方(被告方)獲得利益;(2)他方(原告方)受有損失;(3)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jù)。在訴訟中,以上三個構成要件均為案件的證明對象,必須由當事人加以證明,才能成立不當?shù)美?/p>
一般情況下,對于前兩個要件事實(被告周某取得存款獲得利益及原告駱某受有損失),舉證較為容易或者無需舉證,對于誰應承擔證明責任也不會產(chǎn)生爭議。但對于第三個要件事實即被告獲得利益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原因,往往雙方各執(zhí)一詞,并各自提出主張、提供相應的證據(jù)。法院在審理時,對該要件事實真?zhèn)尾幻髑闆r下,應由誰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常常存在較大分歧。本案一、二審法院所作判決結果不一致,就是由此引起。
(二)“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jù)”,這一要件事實真?zhèn)尾幻鞯漠a(chǎn)生原因及證明責任法的適用
被告在原告的存折上取款獲得利益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根據(jù)呢?依被告的主張是歸還先前的借款,原告則主張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jù)。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要求,原、被告雙方均負有對自己的主張?zhí)峁┫鄳淖C據(jù)的義務,即被告應對“取得利益有法律上的根據(jù)”負舉證責任,而原告則對“取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原因”負舉證責任。這種責任屬于提供證據(jù)責任或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行為責任)。
本案中,被告并沒有提供原先雙方存在借款關系的證據(jù),因此被告對自己提出的“歸還先前借款”的主張未完成舉證責任;同樣,原告在被告提出主張的情況下,既沒有提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主張(如非債清償、侵占等),更談不上舉證證明。但從被告知道原告存折的密碼及取款后原告多次使用存折的事實可以推斷出,原告自己交付過存折,即允許被告在自己的存折上取款的事實是存在的。原告交付存折的行為實際上已構成民事上的給付。這種情況下,對于原告來說,應當提出欠缺給付目的或提出給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或給付目的不能達到的主張,并提供相應的證據(jù)加以證明。而原告僅稱“存折如何拿走不清楚”等,未盡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因此,在雙方對自己的主張均不能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的情況下,“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jù)”真?zhèn)尾幻鳌T谶@種情況下,法院既不能僅根據(jù)原告的主張,得出被告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jù)的事實是真的結論,從而判決原告勝訴;也不能對這一事實作出否定性的結論,直接認定被告獲得利益具有法律上的依據(jù)。只能依證明責任法進行裁判,即通過證明責任(結果責任)的分配決定勝負。
(三)本案證明責任的分配
在大陸法系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必須對要件事實承擔主張責任,并在該要件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鲿r承擔證明責任。按照學術理論,此處的要件事實就是證明責任對象,法官在要件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鲿r適用的裁判規(guī)范為證明責任法規(guī)范。就理論而言,結果責任屬于實體法范疇,證明責任的分配已經(jīng)預先設置于實體法之中(明示或非明示方式),不受訴訟過程的影響。
在我國,由于民法的系統(tǒng)化、法典化晚于訴訟法,在實體法中直接規(guī)定證明責任分配的條文極少。有關不當?shù)美膯栴},雖然在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中進行了規(guī)定,但均沒有對舉證責任分配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即使在2002年4月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中,也只對特殊侵權、合同、勞動爭議等類型案件作出了一般規(guī)定,不當?shù)美讣呐e證責任分配仍然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在審判實務中往往存在不同的認識。一般認為,對于不當?shù)美e證責任應由被告負擔,因為,被告既然得到利益,就應當提供取得該利益在法律上的依據(jù)。筆者認為,這種分配方法,看似很有道理,但仔細分析即可發(fā)現(xiàn)不當,并且在個案中會導致裁判結果的不公。如,原告提供被告收到過匯款的證據(jù)(或者被告承認收到過原告的匯款),因被告不能證明雙方之間在收款前存在借貸關系(如口頭借貸或借條已歸還),在原告提起被告不當?shù)美V訟時,被告必然敗訴。鑒于此,筆者認為,不當?shù)美呐e證責任分配問題,應當由司法解釋加以明確,或通過公布典型案例的方式加以指導。在未明確前,應當以證明責任分配的通說理論——法律要件分類說作為裁判規(guī)則,即由主張權利發(fā)生的原告負證明責任。由于《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中合同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是以法律要件分類說為理論基礎而設置的,故在法律援引上,不當?shù)美讣淖C明責任分配可參照適用該規(guī)定的第五條。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應該能夠清晰的認識到不當?shù)美呐e證責任的重要性,已經(jīng)如何來進行有效舉證。通過對法律條文的解讀,可以更加清楚明白不當?shù)美呐e證責任對于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潘傳奇律師,畢業(yè)于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并獲取法學學士學位,高分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現(xiàn)就職于江蘇唯是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一直秉承“誠信、專業(yè)、高效”的執(zhí)業(yè)理念和“嚴謹、認真、務實”的執(zhí)業(yè)風格,以客戶滿意作為自己的執(zhí)業(yè)追求,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扎實的工作成效贏得當事人的認可和信任。主要擅長領域:銀行與金融、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合同糾紛、公司法律顧問、刑事辯護等訴訟與非訴法律事務。
公司設立失敗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1-01-02養(yǎng)殖場遭遇禁養(yǎng)或環(huán)境污染關停等,如何進行維權
2020-12-04雇傭童工是否違法
2020-11-12行政非訴執(zhí)行案件如何審查
2021-01-272020國家賠償新標準是多少,最近兩年的國家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20被打做法醫(yī)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9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石城縣縣城規(guī)劃區(qū)集體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辦法
2021-03-17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商業(yè)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成立業(yè)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企業(yè)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xiàn)哪些情形
2021-03-13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guī)定哪些內容
2021-01-28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