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怎么判尚且應當從重處罰;而教唆對自己的危害行為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實施刑法規定為犯罪的行為,對其毒害更深,因此也必須從重處罰,才能實現立法精神的協調一致。這在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六款也有所體現,該款規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從重處罰。其中便蘊涵著對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犯和間接正犯從重處罰的價值觀。
責任
(1)被教唆人犯被教唆罪的,按共犯處罰,主從視作用而定。
(2)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罪: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3)教唆不滿18歲的人犯罪從重處罰。教唆未達責任年齡人犯罪的,通常解釋為間接正犯。
罪名
按照教唆內容定罪:盜竊、搶劫等。
教唆罪,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成教唆犯罪。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關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對象應當是具有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構成共犯關系,只對教唆人單獨定罪量刑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教唆不是一個單獨的罪名。教唆他人實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論處,而脅從他人犯罪的,只能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論處,不再以教唆的內容實行數罪并罰。教唆他人使其決意實行犯罪行為之罪也(刑二九Ⅰ)。故須被教唆者本無犯罪之意思,由教唆者之行為而后產生犯意的事實。若被教唆者先有犯意,則為開導指示之從犯矣。
法律上并沒有教唆罪的定義,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以及其他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意或者雖有犯意但不堅定的人,使其決意實施自己所勸說、授意的犯罪,以達到犯罪的目的的人。對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教唆他人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所謂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實際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對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實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處罰上也應有所不同,對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按照刑法關于主犯的處罰規定處罰。
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這主要是因為未成年人的發育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易受壞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打擊壞人對他們的腐蝕,法律作了特別規定。
3.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謂“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沒有起到使被教唆人產生犯罪意圖,實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沒有實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沒有實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危害結果。
二是被教唆人沒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論哪一種情況,都是教唆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沒有實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為尚未造成實際的危害結果,或者雖造成危害結果,但與其教唆行為沒有因果關系,因而對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導致患者死亡的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6造成海洋污染的責任者和第三者分別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3-13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合同債權質押涉及到三方當事人是誰
2020-11-10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投保人對免責條款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20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保險理賠的流程分為哪些
2020-12-21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有關保險公司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9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第二輪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22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開荒地被別人霸占該如何維權
2021-01-01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