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債中債張某和王某是好友。為了幫助張某經商,王某以自己的房產作為抵押擔保,向銀行貸款30萬,再轉借給張某。到了銀行還款期,張某卻無錢還給王某。迫于無奈,王某和張某找李某借款25萬還給銀行,同時自愿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到了還款期限,張某卻拿不出錢,為此,李某將二人同時告上法庭。
法院受理后,根據原告提供銀行卡取款業務回單等證據,證明收款25萬的人是王某。所以,法院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則,判決王某在期限內應還清25萬元,張某則對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案例2:難分本息
吳某向陳某借款,陳某隨即轉賬給吳某17.8萬元。兩個月后,吳某再次向陳某借款10萬元并出具借條,期限兩個月。此后,吳某再次向陳某借款10萬元并出具借條,期限兩個月。三筆借款到期后,吳某未還清。陳某訴至法院,要求吳某償還借款本息。吳某認為第一筆借款是20萬元口頭約定利息11%.其兩個月后出具的借條是前面借款還款后的結算憑證,不是借款。第二次借款10萬元,已經先行扣掉當月利息2.2萬元(即本金的11%),只轉賬7.8萬元。陳某第三次又借給吳某10萬,同樣預先扣除利息1.1萬元后,轉給吳某8.9萬元。
法院根據舉證規則認定,三次借款總數為37.8萬元。這才是吳某向陳某借款的具體數額。
案例3:利息誘惑
總所周知,民間借貸的利息一般都較高,但追償難道大。阿偉是某公司總經理,由于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向從事民間貸款業務的阿-林貸款100萬元,并簽訂合同。合同規定阿偉在一個月內還清本息,利息按2.5%算,由某房產公司作擔保。為了保險起見,阿-林又找阿偉的妻子阿紅再次簽訂了《共同還款承諾書》。有了這樣的“雙保險”,阿-林一次性借給阿偉200萬元。
然而,期限到了,阿偉拒絕還錢,房產公司也不負責。于是阿-林把阿偉及其妻子阿紅和房產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認定事先簽訂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阿偉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還了款,他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此外,阿偉還應賠償阿-林本金和利息。某房產公司作為阿偉的連帶責任擔保方,依法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后再次就業工傷如何認定
2021-01-27住房限購政策內容
2021-02-08責令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1-03-23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
2021-03-05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非法占地如何處罰
2021-02-10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0-11-25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保險經紀人條件資格包括哪些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