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定代繳行政罰款行為的性質
[案情]
2002年10月間,原告個體司機李*永應被告張*東請求為其拉運木頭,雙方約定了運費,因被告張*東未辦理木頭準運放行手續,在運輸途中原告車輛和被告木頭均被林業公安局扣押,并分別受到罰款處罰。原告為了使自己的車輛能盡早從林業公安局開出,在被告張*東不在場的情況下,為其代收了罰款處罰決定書并代繳了1736.25元罰款。此后,被告張*東長期外出打工不回,原告李*永多次催收無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張*東償付代繳的罰款以及車輛誤工損失。
[分歧]
在審理過程中,對于如何認定原告“代繳行政罰款行為”的性質存在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屬于“履行共同債務”的性質。原告的行為符合單方法律行為引發的并存的債務承擔的特征,因而并存的債務承擔,第三人在原債務數額的清償范圍內享有求償權,故原告代繳行政罰款后可以向被告追償。
第二種意見認為屬于“無權代理”性質。根據《民法通則》第66條的規定,無權代理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也就是說,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本人的名義所為的“代理”行為,在法律后果上,“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案被告張*東未簽收罰款處罰決定書,該處罰決定書對被告不產生法律約束力,原告在被告未授權委托的情況下,擅自代被告繳納罰款,事后又未得到追認,因此產生的法律后果只能由原告承擔,根據“無權代理”的法律規定應判決原告敗訴。
[評析]
筆者的觀點認為,以上兩種對原告“代繳行政罰款行為”性質的認識具有值得商榷之處,筆者認為原告的行為屬于一種無因管理的行為,行為人無因管理行為支出的費用應由受益人承擔。我國《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行為屬于無因管理,下面,從無因管理兩個主要特征進行分析:
一、無因管理行為的前提是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它并不是據于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如果行為人不作為,也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第一種觀點認為原被告所受到的罰款屬“共同之債”是欠妥的。第一,原告沒有替被告代繳罰款的義務。原告為被告代繳罰款,并沒有法律上規定或與被告約定其必須如此,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原告就不能再受到公安林業局“必須為同伙承擔責任”的處罰。第二,原被告并非合伙做木頭生意,合伙經營就能產生共同債務,被告一人經營木頭生意產生的債務屬于被告個人債務,并非與原告共同之債。第三,原被告行為并沒有共同侵害第三人利益。原被告違法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質,但是沒有對第三人產生民事法律后果,原被告就該共同行為不需要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原告不需要為被告承擔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第四,原被告所受的罰款處罰是相互獨立的。林業公安局分別對原被告處于罰款也說明兩人的責任不是共同的。在原告履行了自己的罰款義務后其車輛仍被扣押,林業公安分局該行為具有違法性,但是不能以此為理由認為原告有替被告代繳罰款的法律義務。
二、無因管理的行為目的是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這是無因管理與無權代理最基本的區別。無因管理與無權代理兩種行為都是沒有法律上規定或合同約定,兩種行為在性質上很相似,但是區別兩種行為的性質主要看行為人的行為目的如何?無權代理則是行為人考慮自己利益為出發點,無因管理是以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損失為出發點,但是也可以是兼顧自己利益,有的主觀上是為自己的利益,客觀上也保護了他人利益。例如,鄰居長期不在家,其房屋被風吹雨淋,為避免倒塌而損毀自家房屋,自己主動替鄰居維修房屋,這種情況屬于主觀上為自己,客觀上也保護了他人利益。本案再審之所以認定原告的行為無權代理,主要在于沒有全面客觀地分析原告代繳罰款行為的目的。從表面上看,原告是為了使自己車輛盡早被放行才為被告繳罰款,被告利益受到了損害。但是客觀地分析,原告主觀上是“為己”,在行為的結果上卻是為了避免被告利益受損失,被告也是該行為的受益者。一方面,被告受到行政機關罰款處罰,在未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之前,只能推定該行政處罰具有合法性,被告應履行該義務,繳納罰款是被告本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在被告不到場的情況下,原告代其履行法律義務屬于替被告管理事務,從這一點來說,不存在原告的行為造成了被告的損失;另一方面,原告受被告之請求承運木頭,雙方形成一種承運合同關系,被告因未辦理木頭放行手續導致原告車輛被扣,負有主要責任,故被告應承擔原告的損失。原告為了盡早開出車輛而代被告繳納罰款,可以避免損失的擴大,否則,原告車輛長時間被扣押造成的損失,原告可以向被告追償。從這一點來說處理車輛被扣以及罰款等事項本是被告的義務,原告主動辦理這些事務是替被告管理事務的行為,也是為了被告的利益。
上面從無因管理的兩個特征出發分析了本案原告代被告繳納罰款的行為既非履行共同之債的行為,也非無權代理行為,原告的行為主觀上為了使自己的車輛早日得以放行,表象上似乎損害的被告利益,但客觀結果上原告是在為被告處理事務,避免了其利益受損失,符合無因管理的法律特征。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怎樣認定該案代繳行政罰款行為的性質”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案件的分析,本案件中代繳行政罰款的行為是屬于無因管理的行為,行為人無因管理行為支出的費用應由受益人承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法醫鑒定多少天有效期
2021-03-22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審判管轄的種類和定義
2021-01-02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男性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嗎
2021-01-16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在發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