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如何防止轉移隱匿財產
由利害關系人在起訴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利害關系人是指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正受他人侵犯或與他人發生了爭議的人。申請訴前保全的前提必須是情況緊急,即利害關系人如果等到起訴后再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申請訴前保全的,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未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駁回申請。申請人在人民法院采取訴前保全的強制措施后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解除財產保全。屬于(即一方要求另一方給付一定數量貨幣或財物的訴訟)、單純的、變更之訴的,不發生財產保全問題。財產保全申請一般由當事人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以口頭形式提出的,人民法院將記錄在卷,并由申請人簽字蓋章。
財產保全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向作出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財產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與本案有關的財產。財產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借款糾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一些法律糾紛,但是經常會出現不知去哪個法院進行訴訟的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一般原則是被告所在地。但由于有些案件不知被告的住所地或身份信息,或者不想去被告所在地進行訴訟,于是案件的管轄地的選擇就很重要了。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第34條: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因此,借款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的案件管轄地分為兩類:法定管轄地和協議管轄地。法定管轄地又分為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對于借款合同履行地一直困擾當事人,也是很多法院立案產生問題的地方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合同履行地是指當事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借款合同是雙務合同,標的物為貨幣。貸款方與借款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分別承擔貸出款項與償還貸款及利息的義務,貸款方與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
依照借款合同的約定,貸款方應先將借款劃出,從而履行了貸款方所應承擔的義務。因此,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如果你想要知道律師幫助你解決民間借貸糾紛,建議你可以點擊在線咨詢系統,直接詢問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女方懷孕期間男方出軌怎么辦
2020-12-04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保險中的多買與少買的含義
2021-02-03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復效
2020-11-14閑置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0-12-27承包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