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間借貸的利息規定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本條同時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如果公民之間的借款沒有約定利息,貸款方就無權收取利息。
關于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而現實生活中,公民之間的借款往往沒有約定得如此明確。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借貸雙方可以達成補充協議,如果雙方最終仍不能確定支付利息的期限的,根據《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余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
綜上,你之前沒有約定利息,所以你是無權收取的。
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規定:
無效民間借貸合同,是由于存在無效事由,自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民間借貸合同。
認定無效民間借貸合同,應從下列三個方面分析:
(1)從簽訂合同的主體看,無行為能力人簽訂的民間借貸合同是無效合同。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行為能力人,他們的民事活動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這些人只能從事與他們年齡、智力、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超出這個范圍從事民事活動須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認可,否則屬于無效的合同,不能發生法律效力。
(2)從合同的形成過程看,以下合同為無效合同:
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后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民間借貸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同自己簽訂的民間借貸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簽訂的民間借貸合同;代理人與對方通謀簽訂的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民間借貸合同。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的民間借貸合同。因為這些合同違背了作為有效合同須具備的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的條件。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而形成的借貸合同。
(3)從合同本身內容上看,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民間借貸合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為無效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如何分級
2021-03-05簽空白合同如何勝訴
2020-12-20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商標侵權經銷商有責任嗎
2021-01-21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格式合同都屬于要式合同嗎
2020-12-10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飛機延誤在哪拿賠償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法律對保險事故的鑒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產生的訴訟費誰承擔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