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
1、企業向具有貸款主體資格的的金融機構的合法借貸行為有效。這種情況是指正常的工商業企業為了自身的業務發展而向銀行貸款的行為,銀行本身是從事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企業的借款合同當然應當受到保護。
2、企業向不具備貸款主體資格的金融機構的借款合同無效。銀行的內部機構和一些行政事務機構只有吸收儲蓄的只能,不能進行對外借貸。
(二)企業向其他非金融機構借款。
1、企業之間的資金拆借行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貸款通則》的規定,非金融機構不能從事資金借貸業務,盡管學術界對此有爭議,但是學理解釋畢竟還是屬于無權解釋,在司法實踐的認定中應當以相關機關的規定為準。
2、企業向個人借款行為。為了實現有效的金融管控措施,企業的工商借貸一般只能由具有合法資質的金融機構提供,自然人之間的借貸行為在《合同法》出臺受到承認,但是企業向個人的借貸行為一般會被認定為無效,情況嚴重的可能會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二、企業借款合同無效應如何處理企業借款合同在本質上屬于民事借貸合同,只是借貸合同的主體屬于商事主體,比一般的民事借貸合同約定的借款數額更龐大,那么企業借款合同無效怎么辦?
(一)企業借款合同無效的認定應以《合同法》的規定為準。
在企業貸款合同無效的認定中,企業向銀行貸款從事違法經營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情形認定。
(二)企業借款合同無效認定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合同無效的認定依據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出臺《貸款通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合同法》、《商業銀行法》,后者與前者的關系屬于上位法與下位法,一般法與特殊法的關系,下位法與上位法的規定不得沖突,違反上位法的規定無效,在上位法無明確規定的情形下應適用下位法的規定。
(三)借款合同被認定無效后,借款的返還問題。
由于違約責任的成立以合同的有效成立為前提,合同無效后,雙方關于違約金和利息的規定由于主合同的無效而不發生應有的效力,但是借款方應當基于不當得利返還出借方的借款本金。(四)合同無效后有過錯方的締約過失責任。一方為了締約而付出的必要費用應由有過錯一方予以補償。看完還有疑問?律師在線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工廠辭退當天可以要工資嗎
2020-11-26訴訟時效超過20年,法院受理嗎
2021-03-13專利轉讓變更的流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23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保險合同違約的利息怎么計算
2020-12-04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