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理。二、辦案人員將舉報、申訴、控告、上級機關交辦或有關部門移送、當事人交待、執(zhí)法人的檢查材料等搜集登記并進行必要的初步核查。三、立案四、符合立案條件的,辦案人員填寫《立案審批表》,并附案件來源材料,辦案單位領導簽署“同意辦案人意見,擬由×××,×××承辦此案”意見后,加蓋單位印章,報主管局批準。主管局長批準立案的,簽署“同意立案”,由×××,×××承辦此案。五、調查。六、批準立案后,辦案人員應及時進行調查。辦案人員調查時要先出示有效執(zhí)法證件,進行現場檢查時,要制作能夠反映現場全貌的《現場檢查筆錄》,檢查時應要求當事人在場,同時要求當事人在筆錄上簽字;詢問有關人員時要制作《詢問筆錄》,并交被詢問人核對,要求被詢問人逐頁在筆錄上簽名或蓋章,核對無誤后,被詢問人在筆錄最后一頁注明“經審閱無誤”或者“以上筆錄我看(或聽)過,和我說的一樣”字樣;調取原始證據有困難的,可以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材料的復制件(復印件或抄件),調取復制件時,當事人應在復制件上注明“經核對與原件無誤”字樣,同時表明出處,并簽名或蓋章。七、行政強制措施。八、依法需要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扣留、封存、暫停銷售等行政強制措施的,辦案員應填寫《行政處罰案件有關事項審批表》,經主管領導批準,填寫《財物清單》后再實施。扣留、封存的財物必須與《財物清單》一致,解除強制措施,同時辦理批準手續(xù)后才能實施。九、調查終結報告。十、案件調終結后,辦案員應抓緊制作《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并草擬《處罰決定書》。案件調查終結報告要寫清案件的由來和簡要調查經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事實(包括作案時間、地點、動機、目的、經過、手段、情節(jié)、非法經營額、非法所得額、危害后果等)、案件性質、處罰建議等。定性和處罰依據的法律條款要寫清條、款、項的具體內容。十一、核審。十二、辦案人員寫出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并草擬行政處罰決定書后,連同案件材料一并報縣局法制機構核審。十三、審批。十四、核審通過后,報主管領導批準,主管領導批準時應簽署具體處罰意見。十五、告知。十六、主管領導批準處罰建議后,辦案員填寫《行政處罰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一式兩份,送達當事人,并要求當事人在送達回執(zhí)上簽字或蓋章。《行政處罰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中的處罰理由、處罰依據必須引用到所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條、款、項。十七、決定。十八、告知三日內當事人未對擬對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進行陳述和申辯的,或未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處罰建議成立。當事人提出申辯的,將申辯材料連同辦案人的答辯材料一并報主管領導審批。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告知其到法制科申請聽證,聽證結束后,寫出聽證報告,連同聽證材料和案卷報主管領導審批。十九、送達。二十、處罰決定作出后,打印《行政處罰決定書》,由辦案人員依照送達規(guī)定送達當事人。二十一、執(zhí)行。二十二、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法制員做好書面答復或應訴準備。二十三、立卷。二十四、案件處罰決定執(zhí)行完畢,辦案人員應在15日內將案件材料立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yī)療事故評級標準及醫(yī)療賠償項目
2021-03-21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該如何補償
2021-03-24涉外婚姻案例
2021-01-30在法律中什么叫播放權
2020-11-29交通事故怎么界定
2020-12-13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在發(fā)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yè)術語有哪些
2021-02-13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網上投保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7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xié)議范本什么樣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