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證制度:
聽證制度是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決定前,由行政機關告知決定理由和聽證權利,行政相對人表達意見、提供證據以及行政機關聽取意見、接納證據的程序所形成的一種法律制度。
聽證是一個帶有現代民主政治色彩的制度。1946年美國制定《聯邦行政程序法》,第一次規定聽證程序為行政程序的核心。它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證結果的公正。
中國最早引進聽證制度的是深圳市。真正在全國普及是在1996年,《行政處罰法》將聽證制度納入行政執法程序。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聽證:
治安管理處罰的聽證范圍沒有“責令停產停業”;
第九十八條公安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以及處二千元以上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舉行聽證。
二、聽證幾日內告知當事人: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綜上所述,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提出以后,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然后再走下面的程序。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聽證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外遇如何處罰?出軌對離婚時財產分割有什么影響?
2021-03-03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
2021-03-08商號取得流程是什么
2020-12-10商標淡化理論及反淡化措施
2021-02-02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抵押權
2021-03-19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租賃合同中簽訂長期如何界定
2020-11-21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贈予和買賣都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3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拆遷補償案件有無時效
2021-01-27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