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銷售新聞記者證如何處罰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工作單位擅自制作、仿制、發放、銷售新聞記者證的,給單位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可以暫停核發該新聞機構新聞記者證。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第三十六條 新聞機構有以下行為之一的,由新聞出版總署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可以暫停核發該新聞機構新聞記者證,并建議其主管單位、主辦單位對其負責人給予處分:
(一)違反本辦法第六條,擅自制作、仿制、發放、銷售新聞記者證或者擅自制作、發放、銷售采訪證件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八條,提交虛假申報材料的;
(三)未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第十條,嚴格審核采編人員資格或者擅自擴大發證范圍的;
(四)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新聞機構內未持有新聞記者證的人員從事新聞采訪活動的;
(五)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未及時注銷新聞記者證的;
(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未及時辦理注銷手續的;
(七)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未履行監管責任、未及時為符合條件的采編人員申領新聞記者證的或者違規聘用有關人員的;
(八)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未公示或公布有關信息的;
(九)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未按時參加年度核驗的;
(十)對本新聞機構工作人員出現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負有管理責任的。
虛假宣傳與商業詆毀的區別
一是是否有明顯的針對對象
虛假宣傳一般是沒有明確的針對對象的,所涉及的是同類競爭的多數企業。商業詆毀通常是有針對對象的,它以同類競爭對象中的某一個作為對比,而且一般采取比較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傳。
二是宣傳內容是否僅限自己的產品
虛假宣傳行為只涉及自己的商品或服務,即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進行各種形式的虛假的和引人誤解的宣傳。商業詆毀行為除了涉及自己的商品或服務外,還涉及其他經營者的商品和服務,而且常常是通過片面介紹、夸大事實、歪曲產品的優劣等方式來貶損競爭對手的商品或服務,達到降低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丑化商業形象、使競爭對手失去有效競爭力的目的。因此在商業詆毀行為中通常都有“貶損”的行為。
雖然在此類行為中通常采用比較的方法達到“貶損”的目的,但是“貶損”的行為并不以比較為前提,即是宣傳者不一定宣傳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而有可能直接降低和詆毀他人商品的信譽。
無論是否進行比較,商業詆毀的最終效果和目的都是要抬高自己企業和商品的地位,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工作單位擅自制作、仿制、發放、銷售新聞記者證的,給單位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可以暫停核發該新聞機構新聞記者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17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訴訟行為有哪些
2021-02-17公司咨詢律師費一般是多少
2021-01-20外商投資包括哪些情形
2021-03-18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單位集資房什么時候能上市買賣
2021-03-23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幾種
2021-01-23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